毕业论文论文范文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法律论文英语论文教学论文医学论文农学论文艺术论文行政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安全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 >> 报告 >> 正文

音乐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第3页

更新时间:2010-3-18:  来源:毕业论文

音乐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第3页
19世纪是新城市崛起的世纪,城市的概念和原则逐步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城市的理解和接受,与对城市的困惑和排斥交织在一起。由于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它的根本特性在于它是在记忆和幻想中产生效应的,这导致音乐常常是对过去的追述和怀念,导致对民间情调和民族情感的推崇,导致对历史的反思和观照,使音乐的创作表现出“对民族特性、遥远的、陌生的、幻想的东西以及对中世纪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幻想成分感兴趣。”(戈登.伊波森《西方音乐》)20世纪,音乐的城市化过程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还不够到位,古典音乐和其他历史形态的音乐还以19世纪的思文观念的惯性制约和抗衡着音乐的城市化进程。突破这种制约和抗衡的力量,除了现代派先锋派等探索者的创新之外,就是新的生活方式的渗透和新技术的产生。在中国,音乐的通俗化、大众化应该是音乐城市化的初级阶段。港台音乐的流行是与城市生活的流行同步的,也是和广播电视录音磁带CD唱片歌星崇拜等媒体技术和心理因素同步的。被人们称为改变了亚洲夜晚生活状态的“卡拉OK”是一种音乐娱乐活动,也是一种适应大众城市音乐生活消费的技术带来的冲击。它之所以在欧美没有泛滥,是因为欧美的城市音乐生活中有歌剧、交响乐、室内乐、演唱会、乃至爵士乐,摇滚乐等多种城市文化和音乐活动的传统。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网络信息时代得到来,城市的经济文化地位也越来越高,音乐的活动方式(包括表现和倾听方式)与城市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密切,21世纪,城市化过程不容置疑地仍然将是社会发展的主导过程。城市将进一步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体,包括创作、生产、交换和消费。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21世纪的音乐就是城市化音乐的时代。这时的创作,将产生大量的对20世纪的城市生活追述和怀念的作品。这些作品将比海顿在伦敦创作的十二首交响曲以及沃恩.威廉斯采用了伦敦生活中的叫卖和钟声的第二交响曲这样具有城市化音乐成分的作品有更新更多的城市意味。
三、民族和城市对音乐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
   香港学者刘靖之的《中国新音乐史论》中把华人音乐统在一起研究,结果走入肤浅的境地。对21世纪的音乐研究,过于强调民族性,是不符合音乐发展的规律的。过去的音乐发展中,民族意识作为一种集体意识和崇高境界,被音乐思文理想化了。而在21世纪,民族意识将进一步让位于民主意识,集体意识也将和个体意识共分神圣的祭坛。
在新的世纪,民族个性虽不能在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中伴随着政治秩序的多元化和经济秩序的一体化而淡化,在形式上,民族音乐的创作思文、曲式、调性等结构和表情的因素、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趣、习惯认同虽依然会被凸现,但民族音乐实际上已逐步成为人类共有的一种传统和遗产被加以保留和延续,因为民族的发展也是生活区域环境和习惯的产物,而影响民族个性的文化圈被现代的网络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任何一个民族的音乐都不会永远成为自己独有的财富,也不会独自占据世界音乐的主流。现代人类生活以城市划分区域,城市是个开放的载体,越是发达的城市,越是开放,人群的种类就越多,所以,城市将不再永恒地属于一个民族了,所谓民族特色也就慢慢地演变成城市特色了。民族民间音乐在现实的、情景的环境趋于消失后,更多地以赋予技术的、设备的、媒介的和市场的成分后,就应视为城市音乐的一个分支了。或者我们可以说它还是民族民间音乐,但它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纯粹的民族民间音乐了。同样地,精英音乐或古典音乐,再它被赋予了较多的产业和商业因素后,当古典音乐被城市当做背景音乐的时候,它失去了神圣和高尚的特征,成了大众消费的内容和生活的空间要素,但我们不能把背景音乐或消费娱乐音乐看成非音乐活动,事实上,它将是21世纪的音乐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与其把作为背景音乐而存在的古典音乐叫作古典音乐还不如将之纳入城市化音乐的概念中去更为合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音乐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第3页下载如图片无法显示或论文不完整,请联系qq752018766
设为首页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youerw.com 优文论文网 严禁转载
如果本毕业论文网损害了您的利益或者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一定会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