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歌剧魅影》电影主题曲的艺术特征(2)

时间:2022-03-23 23:04来源:毕业论文
(二)背景介绍 《歌剧魅影》原本是法国作家勒鲁写的一本小说。它于1911年出版,原名为《歌剧院的幽灵》。二十世纪初,法国各种恐怖、惊险类型的爱

   (二)背景介绍

    《歌剧魅影》原本是法国作家勒鲁写的一本小说。它于1911年出版,原名为《歌剧院的幽灵》。二十世纪初,法国各种恐怖、惊险类型的爱情小说正兴起,《歌剧院的幽灵》正是这种体裁的小说。相传,韦伯之所以选择把《歌剧院的幽灵》改编成音乐剧是因为他观看电影《迷失的方舟》后受到了启发,当时《迷失的方舟》上映后很受人们欢迎,也引起了一时轰动。韦伯对它受欢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掌握住观众的喜好便开始创作。1986年在伦敦的女王剧院《歌剧魅影》初次上演成功,当时叫做《剧院魅影》,接着于1988年登陆了百老汇。这部音乐剧以美妙经典的音乐和悬疑惊险的故事情节完全征服了观众,可以说是一炮走红,成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音乐剧之一。

《歌剧魅影》在剧院演出所取得的成功韦伯似乎并不满足,他一直想把它拍成电影,但受各方面限制一直没能实现。最终在2004年各方面条件成熟,韦伯自己作编导,他找来乔•舒马赫来导这部音乐剧,充分运用了电影表现手段和电影语言使一些因种种限制而不能在剧院中展现的壮观华丽的场面,在大屏幕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韦伯和莎拉•布莱曼有过一段情史,韦伯创作的歌曲也是受她的启发,在《歌剧魅影》中大多作品都是根据她的音域所写,《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歌就是为她量身制作,也是送给她的礼物。“在这部电影中,舒缓、紧迫、狂躁、激情的音乐不断交替,其中《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主题曲贯穿于整部电影之中。”[1]文献综述

二、主题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艺术特征

    (一)音乐元素的特色与演唱风格 

    主题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首古典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的曲子,二十世纪初西方正是摇滚乐盛行的年代,不断追求创新的韦伯在创作中大胆的加入了节奏感强烈的摇滚音乐,他创作的音乐使流行电声乐队和传统的交响乐团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些多元、创新的音乐创作表现手法大大地增添了《歌剧魅影》的舞台审美性。”[2]他把传统的具有古典音乐元素的歌剧融入到音乐剧中,这些古典音乐元素的加入使歌曲成为以流行唱法为主,以美声唱法为辅的演唱形式;摇滚元素的加入自然要求演唱者注重摇滚式的演唱风格,摇滚的歌唱风格重点以节奏为主,它能强烈的表现出歌唱者的情感,而魅影的歌唱部分完美的体现了美声与摇滚风格的结合。他演唱中表现出的摇滚风格体现了他的高傲与狂野,而他演唱中所表现出来的古典韵味又使人们感觉到他出众的音乐才华和自身魅力。克莉丝汀的声音优美圆润,她的唱腔中多了一份质朴随和,将美声和流行音乐唱法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结尾演唱的花腔部分都运用了美声唱法,整首作品既有古典音乐的浓郁韵味又有现代感,意大利美声唱法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实现了雅俗音乐的共赏,听起来既有艺术的美感又有通俗的亲和力,这恰好迎合了不同音乐剧爱好者的多元需求,也符合韦伯追求时代潮流和求变的心理要求。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二)曲式与调式调性分析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首男女二重唱的作品。在电影中,韦伯对这首曲子作了调性和长度的修改,主题曲共有128小节,快板速度,节奏为4/4拍,这首曲子的音域跨度比较大,调性一共进行了6次转换,由开始的F调依次转为降B调—G调—降A再回到降B调最后到C调,全曲由三大部分组成,曲式结构特点为反复,下行上行的半音阶连续反复出现是这首曲子的特点之一。 歌剧魅影》电影主题曲的艺术特征(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9155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