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长笛曲《在内蒙古草原上》中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2)

时间:2021-11-01 21:18来源:毕业论文
众所周知,长笛作为西洋乐器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它以其特有的优美音色、小巧方便携带的体积逐渐受到大家的青睐。同时,长笛因其上手容易、价格适中

众所周知,长笛作为西洋乐器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它以其特有的优美音色、小巧方便携带的体积逐渐受到大家的青睐。同时,长笛因其上手容易、价格适中,继而成为钢琴、小提琴之后最受欢迎的西洋乐器。笔者从小就对长笛耳濡目染,对长笛本土化的创作发展十分关注,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让学者、专家在此领域给予更多关注,推动长笛在中国的发展。

1。2  国内长笛作品创作现状

近几年来,通过几代人的大力宣传和不懈努力,我国的长笛演奏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越来越多脍炙人口的优秀长笛作品开始展露生机。令人遗憾的是,长笛作为西洋管乐器,我国的长笛独奏创作曲方面,特别是有中国风味的长笛作品却特别少。我国著名的长笛演奏家乐新就对中国长笛独奏创作曲进行了精确的分类:一是根据现有的民歌或器乐作品改编而来:比如,中国长笛代表作《渔舟唱晚》是根据同名古筝曲改编而来,著名长笛曲《牧童短笛》也是根据同名钢琴作品改编的,这一类作品占有很大比重:二是结合本民族的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创作而来的长笛曲目,例:黄虎威先生创作的《阳光灿烂照天山》、戴宏威先生创作的《在内蒙古草原上》。这一类所占比例更是九牛一毛。其中,以第一类方式保留下来的中国风味的长笛作品本就寥寥数十首,专门为长笛创作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数。因此,笔者认为研究长笛民族化的代表作品,展现独特的长笛作品,确立中国特色的长笛民族风格很有必要。文献综述

2  《在内蒙古草原上》的作者及背景介绍

戴宏威(1935-2001),我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曾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京剧剧目音乐:上世纪60年代著名现代京剧《红灯记》、被翻拍成优秀京剧艺术电影的《平原作战》、优秀京剧剧目《夜渡》、《红松店》等。此外还创作了多部器乐协奏曲和独奏曲等。通过多次的音乐实践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

作为一名高质量的作曲家,戴宏威先生的作品涉及各种风格,其中多以本土化的创作为主。他力求作品音乐性与表演技巧性的结合,塑造多种主题的音乐形象,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音乐作品。

《在内蒙古草原上》是戴宏威先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所创作。当时,我国正处于社会zhuyi文化繁荣发展的伟大时期,西洋乐器创作中国化成为主流,很多中国长笛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作品对我国的长笛演奏和教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在内蒙古草原上》的诞生,不仅丰富了我国优秀长笛独奏曲的曲目,更重要的是,该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文化底蕴,在我国长笛曲的创作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戴宏威先生是一名非常喜爱中国民族音乐的人。《在内蒙古草原上》这部作品正是作者在学习作曲理论期间到内蒙古地区体验生活,收集蒙古族的音乐素材而创作出来的作品。这首作品巧妙地利用长笛优美的音色及演奏技巧,并使其与我国内蒙古民族音乐风格相联系起来,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其独特的长笛民族风味。比如:在演奏技法上多次运用到波音,极大地展示出蒙古族特有的地方色彩。此曲在1962年出版,1988年代表我国参加了在美国的首演,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  《在内蒙古草原上》的作品分析

作为具有浓郁民族风之一的长笛作品,《在内蒙古草原上》极大的给听者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辽阔壮丽的景色,以及当地牧民悠闲自在骑着马儿、放着牛羊的生活场景。 长笛曲《在内蒙古草原上》中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8403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