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筝曲《高山流水》河南筝派演奏技法特色浅析(2)

时间:2020-11-09 21:00来源:毕业论文
希望通过对河南筝派的演奏技法的浅析,能够展现河南筝派的艺术特色,为古筝演奏者及工作者提供可以参考的信息以及资料,也希望本文能够对河南古筝

希望通过对河南筝派的演奏技法的浅析,能够展现河南筝派的艺术特色,为古筝演奏者及工作者提供可以参考的信息以及资料,也希望本文能够对河南古筝艺术的弘扬尽一点力。

本文的将通过分析法、归纳法、对比法来进行研究。

2  河南筝派简介

2.1  河南筝派的历史背景

筝,后人又将它称作为“古筝”,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富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乐器之一是筝。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汉两代时期古筝就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东汉时期,洛阳被光武帝定位都城,然而北宋建都在汴梁(就是现在的开封),这两个都城都属于河南地区,在河南地区,“郑卫之音”是流传很广泛的一种民间音乐,随着都城的迁移秦筝也随之传入到了河南地区, 和当地民间音乐“郑卫之音”互相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今天大多数人称它为“河南筝曲”。

河南古筝流派的形成主要源于“河南大调曲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河南大调曲子”也被称做“鼓子曲”,河南大调曲子是一种曲艺形式,其演唱特点为曲牌联缀。它开始发展于开封,清乾隆五十四年黄河流域泛滥成灾,开封地区的人民为了躲避灾难背井离乡,逃难的人中有大量的曲子艺人,他们逃亡到了禹县一带,经过襄县、叶县分别传入到了遂平、汝南、上蔡、南阳、泌阳、邓县地区。河南大调曲子是由这种弦索发展起来的,它对河南筝派有着很大的影响,筝、琵琶、三弦是鼓子词伴奏的主要弹拨乐器,由于曲子的需要有时还会加上扬琴、月琴等各种乐器,人们惯以古筝、三弦、琵琶为三大件,在演奏合奏曲时它们配合的十分默契,独奏时它们又是各自具自身特点的独奏乐器。因此,河南筝派的曲目可以分为唱腔牌子曲和板头曲。现如今人们保存下来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河南筝派的曲目,大部分都是大调曲子的牌子曲板头曲。

板头曲是明代时期河南民间一种流行的叫“弦索”的民间乐器,是河南大调曲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奏乐器包括筝、琵琶、三弦,还有月琴、二胡、软弓京胡等乐器同时演奏的合奏曲,作为大调曲子演奏开场前的器乐前奏曲,它不仅起到了静场的作用,还给艺人调弦活动手指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大多数曲子既可以合奏也可以独奏。板头曲的艺术特征为曲式结构严谨,主题旋律规整,板头曲的曲体结构与民间流传的器乐曲“八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板头曲的曲式结构通常采用老八板的结构,一首完整的八板体乐曲是由八个板的一个乐句,再由八个乐句共六十四个小节组成,但通常会在第五句与第六句之间扩展出来四个过渡性的小节,这四个小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六十八板是老八板完整的曲式结构,它又被称作六八板。板头曲的速度通常分为快板、中板、慢板三种, 慢板和中板每一小节的第一拍为强拍,第二拍为弱拍,快板的每拍都为强拍。因为快板类的曲目通常是有强拍无弱拍的,所以在记谱时只有34小节,如《小飞舞》、《打秋千》等;板头曲的题材十分丰富,有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如《高山流水》、《苏武思乡》等;有以描写封建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妇女哀愁、悲怨以及闺怨情思为题材的:如《盼夫归》、《悲秋》等;还有以描绘美丽的风景来抒发情感为题材的:如《满园春》、《春雨细柳》等。

河南大调曲子中的唱腔曲牌体逐渐演变而来的器乐曲,它最开始的形式是为声乐伴奏,然后发展成了自弹自唱的形式,最后又因为只弹不唱演变成为纯器乐曲的形式。这类乐曲的特点是情绪活泼,地方特色突出。由于它不属于八板体的曲式结构,所以它也就不需要遵循六十八板的原则,它在句数上可以自由变化,代表曲目有:《双叠翠》、《山坡羊》、《剪靛花》《倒推船》等。 筝曲《高山流水》河南筝派演奏技法特色浅析(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6449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