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歌剧《伤逝》中《一抹夕阳》的演唱情感表达(2)

时间:2019-12-24 18:42来源:毕业论文
(一)歌剧《伤逝》的创作背景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先生与词作家韩伟以《伤逝》为脚本联合创作,无论是小说,还是歌剧,这部作品在我国的 文学 界及文艺

(一)歌剧《伤逝》的创作背景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先生与词作家韩伟以《伤逝》为脚本联合创作,无论是小说,还是歌剧,这部作品在我国的文学界及文艺界均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影响深远。歌剧版《伤逝》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政治局面与社会氛围依然严肃,社会主导思想与大众审美相对处于保守期_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在这个历史转折时期,施光南先生用他超前的创新意识,在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创作手法结合本民族特色,创作了这部大型抒情性歌剧。其中选段有《一抹夕阳》、《紫藤花》、《风萧瑟》、《不幸的人生》等。创作之初很多业内人士持质疑态度,甚至阻碍。歌剧《伤逝》排除万难,于1981年秋在北京人民剧场首演,演出非常成功,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至此,施光南先生作为中国歌剧创作道路上的先驱者,为我国歌剧艺术开拓出一条不同的、崭新的路。这部作品的诞生是中国歌剧创新发展的重要实践成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进入20世纪我国歌剧艺术的整体发展进程。在我国的歌剧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的一笔,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

(二)《伤逝》在中国歌剧中的地位

歌剧艺术在中国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经艰难坎坷,产生了近百部歌剧作品,其中虽然良莠不齐,但这些艺术实践为现在和将来中国歌剧的存在和发展准备了坚实的基础,为形成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它在音乐结构,人物设置,心理描绘,交响性效果以及声乐艺术表现等方面均有创新意义。

歌剧《伤逝》突破了以往中国歌剧用民族或者地方戏曲作为歌剧创作素材的传统,改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素材作为创作素材,这样就使歌剧《伤逝》的音乐既有浓郁的中国风格,又不显露出我国某一特定地区的音乐风格痕迹。许多中国歌剧的音乐创作,直接以民歌音乐为素材,论文网如歌剧《白毛女》采用的是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歌剧得到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系列深的人民群众喜爱的歌剧,如《小二黑结婚》、《珊瑚颂》等。歌剧《伤逝》在创作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形式规律和艺术传统,改用具有特色的音乐元素作为创作素材,这些改进既没有使歌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缺乏民族亲切感,又将民族音乐向世界音乐成功迈进了一步。在十七世纪,伴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整体的发展,普罗大众的审美导向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歌曲演唱中平平淡淡的宣叙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要求,所以歌唱家在音乐创作和音乐演唱的过程中就更想挖掘出一种更加具有表现力的曲调,就这样咏叹调在此背景下应用而生。咏叹调一般篇幅都比较大,以三段体居多。保持了歌曲良好的完整性,比宣叙调更加具有夸张性,具有很好的歌唱性。能够更加真实的彰显演唱者的内心独白,发挥出了歌曲演唱的独特艺术魅力。《一抹夕阳》这首歌曲充分具备了十七世纪之后咏叹调逐渐发展而来的基本特征,并且通过中国本土作曲家采用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素材创作参与的形式,使得这部咏叹调作品极具中国特色。

歌剧《伤逝》中《一抹夕阳》的演唱情感表达(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4408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