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电影《十面埋伏》中水袖舞蹈的运用(2)

时间:2019-08-22 12:59来源:毕业论文
袖舞到唐朝流行开来并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唐朝在封建社会中处于最繁荣鼎盛的阶段,从属于一个朝气蓬勃、百花争艳、艺术繁荣发展的时代,中兴之主
打赏


袖舞到唐朝流行开来并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唐朝在封建社会中处于最繁荣鼎盛的阶段,从属于一个朝气蓬勃、百花争艳、艺术繁荣发展的时代,“中兴之主”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颇具艺术才能和修养的音乐家,他会亲自排演舞蹈,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唐代舞蹈艺术犹如盛开的花朵,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沃土之上,并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单从丰富多采的陶俑和姿态各异雕塑壁画人物身着各式各样长袖舞衣就可以看出袖舞在唐代的繁荣发展程度,当然唐代的诗词歌赋中也有相当多的诗句是描绘水袖舞蹈优美姿态的如:时而慢舞双袖,“舞袖慢移凝瑞雪”(陈标《白纻歌》);时而扬袖、转袖,“长袖招斜日,流光待曲终”(虞世南《咏舞》诗);时而急翻双袖,如彩蝶纷飞,“翩翩舞袖双飞蝶”(白居易《夜宴醉后献裴侍中》诗)这些古诗词中的经典诗句无不昭示着水袖舞蹈在唐代的繁荣盛大。大名鼎鼎的舞蹈家唐贵妃杨玉环的《霓裳羽衣》一舞自称其舞艺前无古人,可见其超群的舞蹈艺术才华。唐太宗的另一宠妃梅妃所做的《惊鸿舞》在影视作品《甄缳传》中也有所体现,玄宗曾为之倾倒赞其“吹白玉笛,做惊鸿舞,一座光辉”。可见,袖舞发展到唐朝已经空前的鼎盛繁荣。
到明清时期,水袖已经融入于戏曲艺术中,并随着戏曲的发展丰富了表现方式和手段。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所描绘的豪华的舞蹈场面,大概是西施向吴王夫差献舞的情景,袖傣要舞的像环子一样围绕着身躯,而动作又是那样的轻柔婀娜。[3]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一代的舞蹈家在学习前辈经验的同时向戏曲老师学习,在借鉴他们基本功训练、技术技巧练习以及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国独有的中国古典舞体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舞蹈学院将袖舞收入教学体系中,体现了当代舞蹈界对于中国古典舞蹈水袖舞蹈的重视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随着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创新,水袖舞蹈作为中国古典舞中的代表也逐渐的发展起来,水袖舞蹈的逐步完善和成熟是对于中国古典舞蹈的重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二、电影《十面埋伏》中水袖舞蹈的运用
(一)在佳人曲段水袖舞蹈的运用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4]史料上记载,西汉音乐家李延年为推荐其妹进宫做词《佳人曲》,词中倾国倾城的佳人让男人值得为之弃之天下,这样夸张制造悬念的比喻激起了武帝对此佳人的神思。电影《十面埋伏》一开场,盲女小妹身着蓝色的水袖,步态婀娜,在琵琶伴奏佳人曲的旋律下边哼唱边舞蹈,腰身一抬气息一沉右手臂轻轻抬起,提气下腰穿着长袖的手臂从容优雅的做了一个云手,只是简单的几个呼吸,只是简单的几个提沉,不运用任何技巧,既不张扬,又不浮躁,顿时让人心旷神怡,内心中无比的倾慕这位佳人。
舞蹈是肢体和精神意识相统一的最高境界,也是将技术技巧与肉体表演结合的美好展现。在跳舞过程中,我们运用的都是顺应身体规律所编创的舞蹈动作,想要向左动作先要向右带力,想要放松先要提气收紧,这样形成舞蹈的基本韵律。这样的韵律加上呼吸提沉综合运用在舞蹈中,是舞蹈的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在 《美学散步》这本书中宗白华 对美学的本质进行研究做出了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舞蹈是最高层次的生命,因为舞蹈不仅有节奏,有顺序,有力度和技术技巧,更多的是它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生命力,通过特定的音乐结合动作可以表达任何色彩的感情。作为飞刀门徒的小妹隐藏身份,潜伏在舞伎馆,为了躲避衙门捕头的追捕,洗脱嫌疑跳了这段舞蹈,“盲女”小妹在佳人曲中看似柔若无骨,弱不禁风,实际上行云流水、以柔克刚,惊艳四座,使金捕头为之乱了分寸。水袖的运用在舞蹈中是丰富多姿的,它能够挣脱并且凌驾于传统戏曲剧目中表现特定人物的程式化之上,不单单可以展示出酸甜苦优尔、悲欢离合,更能够运用表演加以叙述,然而这两者在表演时缺一不可。“用力”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而“表现力”是基于对娴熟的“用力”技巧的掌握。 电影《十面埋伏》中水袖舞蹈的运用(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3805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