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浅论共鸣训练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2)

时间:2017-02-22 16:20来源:毕业论文
从人体构造上, 共鸣腔体可以分成口咽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二、共鸣在声乐中的重要作用 共鸣的效果也有不同,因为不同歌曲想要

从人体构造上, 共鸣腔体可以分成口咽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二、共鸣在声乐中的重要作用

共鸣的效果也有不同,因为不同歌曲想要表达的艺术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实际唱歌中歌唱者可以控制共鸣的效果。良好的共鸣能使歌唱的咬字吐字、声音和情感表现的更为出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有这样的效果,就不能忽视共鸣的作用。

(一)共鸣对音区调节的作用

    在歌唱中,共鸣对音区的调节调节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人体的共鸣腔体是一个完好的整体,它们在各个声区的作用要辩证的看待,分清整体和个体,辨别主次。这样就不会混淆,就能得到想要声区的声音效果。在高音区时主要运用头腔共鸣, 其他共鸣为辅。头腔共鸣控制着音域的扩展和音质。演唱者在演唱时若是拥有良好的共鸣,就能够演唱的很容易轻松,声音也持久好听。尤其是歌唱到高音时,因为需要口咽腔就会被打开,声音就进入到到面罩,形成共鸣。这时,横膈膜和小腹的支撑作用也是不能被忽视的。也就是常说的“底盘”要扎实,音越高气就越深,使声音流动所形成的振动能够到达额窦、鼻窦等共鸣体,因此就取得高频率的泛音,这个泛音在通常说来就是声乐中所传的头声效果。它的特点就是声音比较集中、有光彩、有穿透力、清脆、铿锵有力。越高的音在歌唱时头声效果的成分就越多,声音就是优美的。

    中声区也称自然声区,在声音效果上它既没有低音沉闷也没有高音那么尖锐紧张。相比较于头腔共鸣,中声区就容易把握多了。中声区的共鸣主要是口咽腔的共鸣。在歌唱共鸣体系中是承担一种上连下接的作用,这是在因为不同的发声器官中,口咽腔内有很多可以扩展、缩短,伸长、收缩的发声器官。向上到头腔共鸣,向下到胸腔共鸣。口咽腔能调理头腔和胸腔共鸣上下贯通。

在低音区时,主要依靠胸腔共鸣。但在实际演唱中,所有的音区,都包含有胸腔共鸣,只要是歌唱就有胸腔共鸣,它无处不在。在高、中音区时感觉不到胸腔的共鸣,是因为在这两个声区中所用到的胸腔共鸣比例较小。若是没有加入胸腔共鸣,胸部就会不紧张,气息就不能够流通,胸部的振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话,声音就会比较僵硬、不松弛、没有很好的感染力。胸腔共鸣的作用就如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地基牢固了才能一层一层继续向上盖,具有基础性作用。有了牢固的基础,声音就可以结实坚固、丰满、浑朴。

(二)共鸣对音色效果的作用

    声音没有色彩,就没有了歌唱艺术。一个具有完美器官,但是不会变换声音色彩,不会控制声音力量的歌唱演员,是不能长久吸引观众的。当然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发声效果也就不同,但是每个歌唱者都应熟练地把握各类音色变化的技能和处理音色变化的本领。在一般情况下,声音的音色和共鸣要素是分不开的。因此,不同的声音是由不同的共鸣器官形成的。歌唱中声音的色彩是非常丰富的,就好比画家的色调一样。除掉最基本的明与暗、刚与柔的色彩变化还有色彩等级的不同。譬如:同样明亮的音色,如果歌唱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不一样,歌曲的风格不一样,那么歌唱的音色也就有区别。有浑厚丰满的明亮,有清脆甜美的明亮,有高亢激昂的明亮,还有情柔和的明亮等等。而这些不同等级的色度变化和共鸣腔的运用以及可变共鸣腔体的调整有很大的关系。

在歌唱中,这三个声区的运用比例、主次偏向不相同,那么获得的共鸣效果和音色也随之不相同。在美声唱法中鼻腔运用的比例偏大 ,而民族唱法中口腔运用的比例偏大 (当然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它还与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口腔共鸣和鼻腔共鸣的不同比例 ,对改变音色有着重 要的作用。然而,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运用时所占的不同比例,是改变音色的一个重要环节 。 浅论共鸣训练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326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