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学生宿舍楼安全疏散国内外研究现状(2)

时间:2017-06-13 21:37来源:毕业论文
还有由美国Francis 开发的 网络 模型EVACNET+,它可以预测最小理论疏散时间,其使用的是网络模型,包含一组由节点和弧组成的网络,借点表示建筑物的分隔


还有由美国Francis 开发的网络模型EVACNET+,它可以预测最小理论疏散时间,其使用的是网络模型,包含一组由节点和弧组成的网络,借点表示建筑物的分隔间,弧线表示连接分割间的通道。计算的速度非常快,适应范围广,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能力很强,但是却忽略了人员疏散过程中的细节,忽略了建筑结构的影响,计算前需要设定好疏散路线、行走速度,计算过程中不能改变。另外由Stahl开发的火灾行为模型BFIRES-II、由Alvord开发的疏散与救援模型等。
人员疏散行为研究
同样,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研究,如由美国Thunderhead engineering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agent的疏散仿真软件Pathfinder,通过设置疏散人员及建筑物参数实现对突发事件下人群疏散行为的仿真,模拟了不同的出口条件等因素对疏散时间的影响[4]。火灾通常都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致使人在其中不容易辨别方向,从而导致人员的心理产生恐慌,影响了疏散速度,造成更大的损失[5]。从开始疏散至疏散结束的时间间隔。影响这部分时间的因素主要有:安全出口的宽度和数量、疏散通道的宽度和距离、人员的行走速度、疏散指示系统和应急照明系统的设置以及疏散工具的设计等都直接关系到疏散所用的时间。
发生火灾后,燃烧释放的大量烟气扩散还会引起楼道内烟气的浓度升高,从而导致疏散所需要的能见度降低,而烟气中的许多成分对人体有害,在火灾中,大约40%以上的人员的死因都是因为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烟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不仅有刺激作用,而且能吸收和散射光,使能见度降低,这样就会使人员逃离火灾区域的能力降低。据统计,高层建筑火灾死亡中,有60%~80%的人是被烟雾熏死的[6]。
一旦建筑楼发生火灾事故,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也是复杂多样的[7]。而绝大多数人员势必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离开火场,产生恐惧心理,而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保护好自己尽快逃离现场,在混乱的火场环境下,人们通常失去正常的分析、判断能力并导致非理性的错误行为,人们之间也缺少相互间的关爱,使人的孤独心理加重,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便形成了人流,从众心理因此产生,很多人单纯地觉得人多的地方总是安全的,并不会真正地去思考该行为的正确与否,一旦人流的方向不是疏散的正确通道,将引起无法控制的场面,加大人员伤亡。总体说来,人员的心理在受到剧烈刺激时,其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将受到严重影响,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急剧下降,从而导致人员行为出现异常[8]。
在建筑环境中,我们需要掌握在火灾紧急情况下人类行为的变化[11]。复杂的人类行为被认为是在疏散时间上最主要的因素[12]。火灾往往在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发生,不可能给人们充足的时间做心理准备,建筑物本身消防设施的不完善可能无法有效地控制火情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建筑空间和疏散时间不断减少,就会导致人们的心理平衡破坏,加重了人们对现状的焦虑情绪,进而产生惊慌心理,人们可能会选择一些常人无法想象的逃生方式,如直接从十几层的高楼往下跳。 学生宿舍楼安全疏散国内外研究现状(2):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916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