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国内外现代雨洪管理体系研究现状(3)

时间:2019-08-18 15:54来源:毕业论文
通常将城市化地区的降雨产流、管网汇流与河道行洪过程中的径流统称为雨洪。传统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对于降雨在城市内形成的径流是以快速排除为主造


通常将城市化地区的降雨产流、管网汇流与河道行洪过程中的径流统称为雨洪。传统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对于降雨在城市内形成的径流是以快速排除为主造成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落后、城市排水系统升级困难、缺少雨洪污染控制、城市雨洪管理功能单一。
车伍指出,让人遗憾的是,中国进入近、现代以来的较长时间主要停留在简单依赖雨水管渠系统解决雨洪问题的思路上,投入也较少,连传统的径流量调节池都很少应用,城市雨洪管理体系总体上明显落后,这也是近年来内涝等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5]。
1.1.5.2现代雨洪管理理论与实践
自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对雨洪管理也开展了较系统的理论、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尤其近年遭遇重大雨洪灾害,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重要法规政策,多个相关的标准、规划、技术指南等也正在新编或修编。
近年,我国已经认识到雨洪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02年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发布了《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报告集,其中对我国城市雨水利用潜力作了估算。
200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并作为国家标准实施。许多地区也开始逐渐重视对雨洪的管理,开展了相关研究,如《深圳雨洪资源利用规划研究》等。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雨洪管理相关理论与技术体系,有车伍、李俊奇等提倡和推广应用的基于“滞、渗、蓄、净、用、排”原理和多功能的雨水控制利用体系与“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4]。
尹澄清等研究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周玉文等提出的构建三套排水系统解决城市洪涝安全。
俞孔坚等提出并在许多景观项目中应用的有关雨洪管理的“安全格局”和“反规划”理论。
    在实践方面,北京是我国第一个开展雨水利用的城市。2000年启动的“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是我国开展得比较早的城市雨水利用项目之一。除此之外,其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天津桥园公园、北京顺义区东方太阳城等项目[6]。
在传统的观念上,雨洪管理是城市水文学的内容,其归属于环境工程、给排水工程专业的涉及范畴。而随着极端暴雨的频发,城市管理者及相关研究人员开始认识到应该通过调整城市下垫面的方式,规划绿色基础设施,使得雨水就地滞留、入渗的方式来解决城市雨洪问题,而非单一的依靠灰色的城市雨水管道排放系统[7]。
因而,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内涵在于文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进城市各要素间的连通性,促进生态化的自然过程,现实的可操作性。
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能够构建系统性城市雨洪管理网络,形成连接廊道连接网络中心和小型场地的系统性的网络;控制城市雨洪径流总量;控制城市径流污染;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系统。此外,除了对雨洪管理的效果更加显著,绿色基础设施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城市生态安全,降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文护费用,促进社区邻里关系,达到城市建设生态支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的主要方法从三个层面考虑[3]:城市区域层面的规划主要包括城市湿地、城市生态公园、城市生态廊道;城市社区层面的规划主要包括绿色停车场,绿色街道,小型雨水湿地,绿色屋顶,蓝色屋顶,雨水花园;城市场地层面的规划主要包括雨水桶,透水铺装,雨水种植池,植被浅沟,雨洪控制型植物种植模式。城市区域层面的雨洪管理重点在于宏观上的指导,而社区层面的雨洪管理由于范围的缩小,将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法落实到具体的场地中去。 国内外现代雨洪管理体系研究现状(3):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3781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