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行人二次过街国内外研究现状(2)

时间:2019-02-19 21:46来源:毕业论文
针对行人过街安全岛方面的研究,在2008年同济大学的刘科荣、吴兵等研究人员概括对比现有安全岛的设置的特色和设计准则,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适合我国


针对行人过街安全岛方面的研究,在2008年同济大学的刘科荣、吴兵等研究人员概括对比现有安全岛的设置的特色和设计准则,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适合我国道路状况及交通特色的安全岛的设置理论,并考虑到行人对停留空间的要求,提出关于行人过街安全岛的设置方式和设计方案的建议,替国内城市道路主要交通干道的行人过街安全岛的设置方式,尤其是在各种交叉口处的安全岛的设置给予了有效的思考方向。
(3)行人的延误研究
针对行人延误方面的研究,冯树民和裴玉龙所做的关于相关研究相对于他人而言比较全面,对行人的三种不同过街情况,即无限制过街情况、无信号控制但有人行横道限制的过街情况和信号控制与人行横道限制同时采取的过街情况,概括出三种过街限制下的行人行为特性和机动车的运行特征。文中假定交通参与者的到达间距服从负指数分布,由此说明了各种交通情况下的机动车因行人过街而造成的延误的计算公式。其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恰当的行人过街方式对于降低机动车行驶延误十分有用,尤其是在行人流量与交通量都相对较大的情况下,设置人行横道等基础设施能够大大地降低机动车的延误。
冯树民等还研究了在无信号控制道路条件下,机动车的运行特征、和与行人的冲突,文中写明了行人在车辆之间穿插通过时的允许间隙,并对行人横穿一条车道,或者多条车道的可穿越间隙,由此总结出计算行人过街平均延误的公式。并总结了有信号控制交叉口,无干扰下行人过街行为和机动车的运行情况,画出行人聚集和消散情况的大致图样,并由此得出计算行人过街延误的公式。还分析了在有信号控制交叉口,有干扰情况下行人延误的产生原因,并也给出了计算行人过街的平均延误方法[18]。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行人过街设施研究
针对行人过街设施方面的研究,Bowman.BL和Veeellio.RL于1994年利用记录城市主要道路上人车冲突数据分析,研究了各种安全设施设置对各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性的影响。2000年Paula D Raymond和Richard L Koblauch研究了人行横道设置后,对机动车车速产生的影响[1]。此项研究表明,路口设计了人行横道后,车辆驾驶员在通过该路段时十分当心,并且更多的注意路段是否有行人正在过街。
2000年Marsha S Nitzburg调查了位于美国的11个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在研究了人行横道设置对各交通参与者行为的影响后,其得到和Paufa D Raymond和Richard L Koblanch相类似的结论,证实了前期研究的正确性。研究还发现,针对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只有在必要时,设置出的人行横道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否则反而会影响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然而,此项研究的结论只针对于平均车速不高、道路宽度不宽的道路,由此可以看出,此项研究结论不具有普适性。
2003年King.MR等人利用调查车辆速度,交通量和车辆平局旅行时间定量的方法,加上拍摄视频、照片比照等定性的方法,分析了安全岛、行人相位信号灯、人行横道,隔离栏等设施,对车辆驾驶运行方式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此类安全设施会使得84%的车速减少2km/s,从而使得行人过街穿越道路的不安全性降低20%。
2003年V.P.Sisiopiku通过对密歇根州立大学周边交叉口的不同过街行人观察,对记录下该地区的行人过街安全设施设置情况,由此得出出行人过街设施的利用情况,结论如下:82%的行人在无控制路段才会首先考虑选择人行横道过街,而66%的行人则不论控制与否的交叉口,都会利用人行横道过街。2006年,Kay Fitzpatrick和Shawn Turner等利用行人过街需求,评价了过街安全设施的作用,对无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性进行考虑,提出可以利用安全岛、行人过街信号灯等来确保行人的安全性[2]。 行人二次过街国内外研究现状(2):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3044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