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关羽忠义形象分析(2)

时间:2022-02-19 09:27来源:毕业论文
纵观关羽整个人生,无论所处形势如何,一直坚持忠义而行,无欺无诈。为国勇武,不可威凌,为民德泽,不能收买,信义素著,不愿投机,守诺不违。

 纵观关羽整个人生,无论所处形势如何,一直坚持忠义而行,无欺无诈。为国勇武,不可威凌,为民德泽,不能收买,信义素著,不愿投机,守诺不违。

寻常百姓之所以尊敬关羽,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忠”“义”二字,就在于言而有信、诺而不悔。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存于人世,求而得报,泽远于是。关羽的忠臣形象家喻户晓,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偶像,也使得忠义思想日渐深入人心,明清两朝时期,百姓对关羽的敬仰到达巅峰。死后为兵家尊为“武圣”,为商界奉为“武财神”,为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神明,到处修建关帝庙,成为民间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还出现在佛教、道教等宗教神谱中。在中国,关羽忠义的形象深入人心,不仅如此,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地区,关羽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佳话。在韩国,胜战之神、命运之神、降雨之神都是关羽的美誉,日本为了宣传关羽精神,还专门修建了关公庙。

在名著《三国演义》当中,关羽是一位相当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刘、关、张 “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等一系列的英雄壮举感天动地,传为美谈。但他错失荆州、败走麦城、后被斩杀,又使人们痛惜不止。关羽的生平、成长经历、性格以及众多故事经传诵都成为了千古佳话。

一、我国源远流长的忠义思想

对于“忠义”二字,我们一般对其的解释就是忠诚和信义,早在春秋战国,忠、义两个词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在儒家语录中,“忠是指不论对上还是对下,一律尽心尽力为人办事。”[[]]如《论语·学而》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孟子·滕文公》中的“教人以善谓之忠。”[[]]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将“忠”字解释为“从中,从心”,将“义”解释为尊敬的“敬”。古人认为不懈于心意为敬,不懈于位则必尽心于事,即忠从心。这其中又有不倚不偏之意,正直之德则为忠,意从中来。”[[]]由此可见,“忠义”一词从本源上讲就是指人心中正,不倚不偏。“忠”要求人们做事要尽责尽力。古人曾说道,所谓忠义的人,即指的是那些品行端正的人。只有自己平的端正,才可以教化别人;只有端正自己的思想,才能个人修养到位;只有培养好自己的品德品性,才能进一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才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而所谓尽自己之忠诚,才能使自己的才干和智慧得到更大实现。因为只有公正廉洁才能清明,偏颇则易产生阴暗心理。其次,所谓“忠义”之“义”,指的是行事方式恰当得体,能符合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心理。“义”在古代是含义极广的道德标准,原义是指为了高举的旗帜而献出生命。“义”最早是会意字。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示仪仗;“羊”表示祭祀品。本义:正义;我的威仪;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有义德之美。“义”的最早提出,是在管仲的《管子·卷一·牧民第一》中,“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四维即是指礼、义、廉、耻。 [[]]这是早于孔子提出的“礼”。后来孟子又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义”的理解。他的观点是不论“信”还是“果”都必须以“义”作为前提。《孟子·离娄下》: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说话不一定必须讲信用,做事不一定必须承担责任,最重要是兼容于天地大义。这是因为凡事都有变数呀。 关羽忠义形象分析(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990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