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苏北黑热病的流布与社会应对(5)

时间:2021-10-27 20:15来源:毕业论文
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黑热病在苏北农村蔓延 如此严重,除了黑热病本身具有传染性外,还受到苏北地方的自然生

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黑热病在苏北农村蔓延 如此严重,除了黑热病本身具有传染性外,还受到苏北地方的自然生存环境和社会生存环 境的影响。笔者认为该病在苏北农村蔓延如此严重,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生存环境上,由于农村的卫生条件差,使得农民极易感染黑热病。黑热病在 苏北地区的传播媒介主要是中华白蛉,而“苏北各地人民,多居土地,不知卫生,而白蛉 子虫,最易繁殖”。 [8]而且如果卫生状况得不到改善,即使患者被治愈,也有可能复染此 病。

二是社会生存环境。一方面苏北农民普遍贫穷,无力负担治疗费用。虽然黑热病在苏 北流布十分严重,但也并不是无法医治的。黑热病的治疗曾有赖于德国出品的新斯梯波霜

(Nesstibosan),但这种药药价很高,“每瓶约在十三元左右,医愈一人,最少需费药本八 元”。因此患者入院诊治,仅药钱房钱饭钱三项,没有三四十元是办不妥的,而这笔钱对 于贫穷的苏北农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沉重的医药负担使得江北各县乡民,患有了黑热 病,“苟非中上之家,虽知医病有方,率多因财力不及,只有望洋兴叹而已。” [7]另一方面, 由于农村里缺乏医疗救济的条件,病人大多得不到治疗,导致黑热病高度的死亡率和较快 的扩散速度。一是因为黑热病病发后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大多最终难以挽救,“此病若 不医治,则三数月至两三年,十九必死。”[4]这让很多无力医治的农民几乎面临灭顶之灾。 根据 1935 年中央日报上刊载的黑热病调查报告记载,淮阴的一个叫鞠集子的村庄有人口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105 人,在 4 年内患黑热病死亡的人数总计占全部人口的 55%。另外因为像黑热病这样的 传染疾病,如果不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它的蔓延和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淮阴的刘庄 在 1931 年,患黑热病的患者仅 1 人,1932 年为 3 人,1933 年为 8 人,1934 年就达到了

34 人,仅仅 4 年内,患病人口就已增至三四倍之多[9]。 黑热病所造成的苏北农村高度的死亡率直接导致了农村生产力的大量流失。虽然黑热

病在男女两性上均能传染,但在临床上患者男多于女。据清江浦黑热病研究队调查,74。4% 的患者为5岁到30岁人群,63%为男性患者。从中可以发现,在患病人数中尤以30岁以下的

苏北黑热病的流布与社会应对(5):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382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