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浅谈清朝诗人尤侗诗歌创作(2)

时间:2021-09-16 19:47来源:毕业论文
尤侗才情敏捷,文名早著。曾经凭借《那一转》得到了顺治帝的欣赏。其中的《读离骚》还流传禁中;在史馆向皇帝呈上了《平蜀赋》,获得了康熙帝的赞

尤侗才情敏捷,文名早著。曾经凭借《那一转》得到了顺治帝的欣赏。其中的《读离骚》还流传禁中;在史馆向皇帝呈上了《平蜀赋》,获得了康熙帝的赞赏,乃所谓--“受知两朝”。 [3] 

尤侗撰写的《西堂杂俎》在当时受到了广大人民的赞誉,但他的辞赋、铭赞、应俗创作,则大多没有很深刻的内涵。序说:“雕虫之技,悔已难追;鸡肋之余,弃复可惜”,所以叫做《西堂杂俎》而不是《西堂合集》。然其撰写之《艮斋倦稿》,在文学评论上来说,相对算是踏实严谨。

尤侗论诗,把唐宋放在了平等的地位上,他认为这二者“美恶不相掩。”[4]他所作的诗,则“性情自在”。王士祯评论其诗“称其心之所欲言” [5];沈德潜说他“开阖动荡,轩昂顿挫。” [6]总之,他的诗笔调酣畅,格调多样。但数目多了,就难免有诸如敷衍和肤浅等种种坏处。从内容上说,《杀蝗》、《散米谣》、《苦雨行》等早期所写的长篇诗歌,对现实社会有颇多存眷,也很怜悯百姓疾苦,有很大的可取之处和参考价值。《拟明史乐府》等诗歌,在写作时运用古乐府流传民歌的创作笔法,清奇新趣,别出机杼。

尤侗的作品众多,多数归到《西堂全集》里面。“著书之多,甚罕其匹”。《鹤栖堂集》中包含有诗和文共6卷,为尤侗晚期的创作。《西堂杂俎》在乾隆帝在位期间因为体例和语句间多有违背圣意,被列为禁书,故《四库全书》不收。

尤侗数量繁多的作品包含咏史吊古、反映社会现实以及嗟身叹世等很多方面,对其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一定程度的描绘和剖析,也对他的经历进行了必要的感悟体会。其中不仅是对宏观下清廷腐败统治中,人民百姓的艰难度日做了总的描写,还对某些典型的个体进行了详尽的描写,让人深刻地体会到政府腐败统治下人民的艰难,对后世有重大的参考价值。从诗歌的内容意义来看,尤侗的作品在宏观上运用了一种以文载史的创作笔法。在这里所说的“以诗载史”的意思是诗歌就是“历史”的载体媒介,说明尤侗的诗歌有很强的真实性,对时代特征做了很好很完整的纪实,这样,“历史”的意义内涵就得到了深层次的发扬。这样来看,尤侗的诗歌“以诗载史”就能分成对历史的保存和对历史的咏叹这两个层次,“以诗载史”即成为了尤侗诗歌意义最深刻的一部分,我们能够根据这一点来清晰地把握尤侗的诗歌特色,从中还可以对清朝初期文学方面“诗史互通”的趋势进行初步把握。

二、尤侗咏史吊古题材的作品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史以来,文人们大多倡导这样的治学方式。他们认为这样的游学方式能对他们的学问有更好的帮助,能让他们多一些生活相关的题材,更贴近普通生活创作。尤侗也较为倡导这样的游学方式。他曾经在各地游览,更在游览路途中写下了一系列咏史吊古的名篇佳作。而尤侗创作这种咏史吊古题材的作品,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慨,叹古今兴亡多少事,改朝易代的艰辛。尤侗在明朝亡朝时作了一首《废苑行》:“千载兴衰尽如许,邯郸春梦几时醒,且背诗囊看烟雨。”他对改朝易代的感慨颇深由此可见。明朝彻底衰亡之后,尤侗又作:“六朝金粉愁烟没,二月莺花苦雨消。”甚至于他在游览西湖时也有感而发,有诗作《吊西湖》:“锦袍公子调沽酒,花面丫头唱采莲。玉雨香风年复岁,骤起烽烟破佳丽。桃枝柳枝斫作薪,铁骑乱揉花鸟碎。”(《西堂小草》)这首《吊西湖》就是尤侗典型的咏史吊古诗,诗中咏了历史上西湖的繁荣,然后再和受了战火摧残之后西湖的凋败场景做了一定的对比,以此来抒发对王朝兴亡之事的感慨。当然,像这样风格的诗歌还有尤侗的《和西湖泣柳诗五首》等,有诗云:“畴昔太平年,画船盛歌舞。…杨柳飏罗绮,乌鸦咽箫鼓。…城郭与人民,是非谁能睹。盛衰尽如斯,慷慨奈何许。”(《西堂小草》)我们可以发现,尤侗游览的名胜古迹,或者说是他写于诗文中的诸如烟雨秦淮,西湖,南湖这样地方,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才子佳人热衷之地。想到这些地方,就容易引发读者想到繁华笙歌,夜夜不休。而尤侗对这样的自古以来就繁华的地方做了衰败后的描写,即是有一种以乐景衬哀情之感,由此,哀情更浓重,尤侗对人事易变,沧海桑田的感慨就更加突出了。 浅谈清朝诗人尤侗诗歌创作(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184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