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毕淑敏与三毛散文特色异同比较(3)

时间:2021-09-13 19:33来源:毕业论文
三毛的笔墨抒写的仿佛就是她的一生,无比真实、也无比自然,有少女的狡黠,也有低调的质朴,代表了三毛率直坦荡的性格。并非有意为之,却因不过分

三毛的笔墨抒写的仿佛就是她的一生,无比真实、也无比自然,有少女的狡黠,也有低调的质朴,代表了三毛率直坦荡的性格。并非有意为之,却因不过分修饰夸张博得了读者极大的好感和认同。她的散文如同那记载了日常生活的影片,自由舒展、纵情恣意,释放着三毛内心的真性情。文献综述

毕淑敏与三毛同为文字巧手,也都擅长使用各类修辞手法,尤爱比喻。毕淑敏视文学艺术创作为己任,把她的作品谦虚地比作“不圆的珍珠”,而她则是一只“苦蚌”。在她的文章中,频繁运用比喻是其准确表达自己特定思想基调的突出手段。在她的散文中十分常见比喻的运用,这些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地方也大多非常个性化,充满创造性。本次写作前我重点研读了她的《今世的五百次回眸》和《我很重要》两本书,发现《今世的五百次回眸》使用明喻196次、暗喻41次、借喻9次,《我很重要》使用明喻360次、暗喻128次、借喻20次,两本书另有多处使用明暗喻连用,明借喻连用或借暗喻连用等修辞写作方法。毕淑敏使用的喻体大多为社会生活事物、自然界事物、文化色彩食物、抽象或虚幻事物等,尤以社会生活事物和自然界事物居多。[3](P81)细读她多篇散文作品,不难看出毕淑敏的比喻使用得体,符合具体的语言语境、文化语境、背景语境和主观语境的要求,在设定的语境范围内极好地增强了她笔墨的表现张力和形象化表述,有利于积蓄情感,从而增加说理的力度。这些比喻应用得当,是属于读者的审美盛宴,也进一步打破了我们的思维局限,帮助我们逐步完善建立更为深刻的世界观。

如:“智慧不单单是天赋的独生女,她还是阅历、经验、胆魄三位共同的学生。智慧是一块璞,需要雕琢。”[1](P3)

                                                ——《寻觅优秀的女人》

此例是博喻的运用,变形于三个暗喻,从多角度分析了智慧的本质属性、智慧的构成因素和获取智慧的方法,喻体则是“独生女、学生、璞”,说明了智慧不仅应该拥有天赋,阅历、经验和勇气也必不可少,这些都要通过学习获得。同时,智慧也要历经打磨和锻炼。所以毕淑敏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阐明了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比喻在她其他的作品之中也多有使用。

如:“每天早晨按时起床,稍许锻炼后,开始劳作,像一个赶早拾粪的老农。”[1](P3)

                                                    ——《悲悯生命》

作者把“我”比喻成“一个赶早拾粪的老农”,其喻体的通俗性很显见。本体和喻体用“像”连接,生动地表述了“我”每天早上锻炼之后开始劳作这一意思,读者一看就能明白。

比喻同样在三毛的作品中多处使用并且成效显著。翻阅《万水千山走遍》,通过统计发现,书中使用明喻227次、暗喻78次、借喻17次,也存在多处将明暗喻、明借喻或借暗喻组合使用的修辞手法。三毛常用的喻体则侧重于社会生活事物和自然界事物,这与她独特的沙漠旅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些喻体的恰当运用使得她的文章自然流畅,自带一种天然的野性,也充满女孩子独有的娇憨俏皮。例如《天梯》中写过这样一句话:“纸上一片外国蚂蚁,一个也认它不出。我拼命叫自己安静下来,镇定下来,但是没有什么效果,蚂蚁都说外国话。”[4](P17)考试因紧张而看花眼是很平常的事,说字迹像蚂蚁更是常用比较,不足为奇,但形容词是“外国”就将原本平凡无奇的喻体变得幽默有趣,不但不俗,反而给文章添彩。 毕淑敏与三毛散文特色异同比较(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167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