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雍裕之诗歌价值(4)

时间:2021-04-15 21:39来源:毕业论文
幽深红叶寺,清净白毫僧。古殿长鸣磬,低头礼昼灯。 第二首《赠苦行僧》,与第一首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一下子由世人浮躁的状态转入佛教空门。诗

幽深红叶寺,清净白毫僧。古殿长鸣磬,低头礼昼灯。

第二首《赠苦行僧》,与第一首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一下子由世人浮躁的状态转入佛教空门。诗的四句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之景,但描写的场景皆不一样。第一句“幽深红叶寺,清静白毫僧”先是从远景描写,远处深山有一处叫红叶寺的地方,再由远及近,进入红叶寺,看到了清静的白毫僧。诗的后两句从古殿到昼灯,也是由远及近的写法,但其实也添加了由听觉的描写慢慢转换到视觉的描写。在此篇诗中,作者通过对寺院之景的描写,并没有像上一篇《不了语》一样融入强烈的情感。这反而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两首明显风格立意相对的诗,一篇情感言辞强烈突出,而另一篇却难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我认为这是和诗所描写的对象有关,前一篇的不了语是对世俗名利的描写,他侧重于展现世间之人为了追逐名利而忙忙碌碌,没有停息的时刻,作者的言辞以及情感相对波动较大,其用意是为了告诉世人,在我们追求名利的过程中,是否有时能够停下来思考一些人生的意义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而我们所不断追求的这些,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至于后一篇,作者诗名题为《赠苦行僧》,正是由于这样的一首诗是赠送给在寺院中修行的僧人的,而僧人本来就是对世间名利看得很淡泊的,既然世间的名利在僧人的眼中犹如过眼云烟,那么我还需要抒发自己的赞美之情吗?不需要了,他们依然不在乎了名和利,不仅仅是我对他们的赞美是多余的,即使是一点点的赞点也稍嫌累赘之意了。作者在这首诗中并没有植入任何自己的情感,并不代表自己本身原来就没有情感,以我的认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带有了最大的影响,因为他通过对深山修行者生活和场景的描写,就是为了把这幅图景展示给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看,让那些人自己慢慢的去感受到这种修行生活的气息,从而停下脚步来,开始对人生有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开始对名利之外的东西有一个慢慢的发现。

作为一个世俗人,世间的物质是我们少不了的必需品,但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稍微停下脚步来,去看看那些修行中的人,让我们去看看他们的生活并非要我们放弃世间生活而遁入空门,在别人眼中,也许世间浮华与佛门遁空是相互矛盾的,但我想,作者的用意是更加侧重于告诉那些世俗人,有时候,当我们的心灵上蒙了一层灰尘的时候,多少也应该将它擦一擦。

论雍裕之诗歌价值(4):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7344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