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意象及其文化隐喻(2)

时间:2020-11-19 11:43来源:毕业论文
二.意象解读 就意象的本质而言是属于诗歌的,意象和隐喻是所有文体风格中可表现诗的最核心的部分[3]。意象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一个意象既非

二.意象解读

就意象的本质而言是属于诗歌的,“意象和隐喻是所有文体风格中可表现诗的最核心的部分”[3]。意象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一个意象既非单纯的主观感受,又非单纯的客观真理,它是二者在一瞬间突然遇合而成的综合物,始终伴随着诗人内心精神的体验和情感[4]。“一个‘意象’可以一次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但是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3]

(一)风筝意象

风筝是文本的核心意象,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精神,在文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风筝本身具有“随风飘扬”和“挑战”的特点,在剧情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主人公的生存状态;阿富汗人民的生存状态。

1.主人公的生存状态

看似自由的风筝却无法真正的自由。哈桑身为在阿富汗的地位极其低下的哈拉扎人,他的自由只能被他的风筝人——阿米尔所操控着,失去自由的他也因为阿米尔的存在而感到无比满足。同样,作为富贾的儿子的阿米尔本该无忧无虑,却无法摆脱内心的谴责。他痛恨自己为母亲带来了死亡,却要独自品尝缺乏母爱的辛酸。他小心翼翼地守护他仅剩的父爱,却因自己胆小怯懦将父亲推得更远。

作为追风筝高手的哈桑,能够正确判断风筝坠落的方向,却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的方向。为了他的风筝手可以得到父亲的器重,为了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他放弃了尊严,遭受了侮辱,却依旧原谅了躲在角落目睹施暴过程却未出现制止的小主人。面对阿米尔的栽赃陷害,他放弃了辩解,又一次挺身维护了他的小主人,再一次为阿米尔的自私胆怯买单。抓在风筝手手中的线,终于断了,哈桑自由了,却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多年后,哈桑的线终于再次回到主人的手中,还是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个断了线的风筝永远飘向另一个世界。

阿米尔的手中紧握着哈桑的风筝线,而属于阿米尔的那根线,却胆小怯懦的自我所紧握。阿米尔习惯躲在哈桑的身后,对他来说,哈桑的每一次挺身而出,都只是在履行他的义务而已。为了得到父亲的赞赏,他放弃了良知,选择牺牲哈桑。正是因为阿米尔的怯懦,使得阿米尔变得焦躁,一方面担心哈桑说出事实真相,一方面无法承受良心的谴责,最后他还是被自己的胆怯打败,为了让真相永远埋藏不惜设计陷害哈桑,赶走哈桑。多年后的阿米尔,仍旧无法从满心的罪恶感中解脱,直到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他终于决心摆脱操控自己良知的那个风筝手,从背叛到救赎经历了二十六年。当着索拉博和妻子的面,阿米尔第一次称赞了哈桑的勇敢,这是阿米尔儿时一直逃避的事实,因为主仆的等级关系,他始终不愿意承认哈桑的勇敢正是他所缺乏的。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着风筝,喊着“为你,千千万万遍”,多年后,阿米尔为索拉博说出了这句话,决心向哈桑忠于自己那样忠于索拉博,标志着阿米尔终于完成了自我救赎,也替父亲完成了救赎。

2.阿富汗人民的缩影

斗风筝这一古老的风俗,在阿富汗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斗风筝是勇者之间的较量,胜者自然就是人们眼中的勇者之王。而斗风筝时被缀有玻璃屑的风筝线所割的伤口,也被看做是勇者的象征。孩子们会聚在一起炫耀自己手上的伤疤,来证明自己勇者的身份。“规则很简单: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祝你好运”。[5]51因此,斗风筝比赛深受尊重风俗阿富汗人喜爱,尤其是讨厌规则的阿富汗人。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意象及其文化隐喻(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506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