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周口姓氏文化研究与展望(3)

时间:2017-05-07 10:14来源:毕业论文
周口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2013年年会召开。姓氏文化资源是周口市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之一,2013年,周口市将充分、利用、开发这一资源,积极为打造根


周口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2013年年会召开。姓氏文化资源是周口市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之一,2013年,周口市将充分、利用、开发这一资源,积极为打造根亲文化圣地作贡献。打造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重在做实”。[9]要发挥姓氏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学术研究、交流和联谊,为打造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作贡献。要依托大平台,邀请本姓中有影响的华人来周口看一看,增强他们与周口的感情;做实祖根地,把陈胡公陵园、老子纪念馆、等打造成周口单姓文化园区的新亮点;推进大联谊,抓牢关键人,形成各自的宗亲资源支撑。传承创新姓氏根亲文化“重在持续”。持续做好家谱编写,持续传承家族优良文化传统,持续树立家族优秀人物典型,使姓氏文化之精粹得以发扬光大。拉长姓氏文化产业链条“重在运作”。重点运作文化园区建设、文化产业开发、宗亲企业集聚发展,使姓氏文化优势转变成助推周口发展的动力。古人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追根溯源、寻根问祖的传统,体现了华夏儿女的民族自尊、历史自重和文化自信。这种传统有许许多多的表现,其中一项就是对姓氏文化的重视。在中国,姓氏不仅是社会成员称呼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标明家族来源和血缘关系的一种文字符号;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紧密相连。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在距今约3400年的商代甲骨文中,就已经有明确的姓氏文字。如果从古史传说算起,华夏先民开始使用姓氏时间可往前推到原始社会后期,历史至少在5000年以上。相比之下,其他文明古国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人们都只有名而无姓;英国的贵族到11世纪开始使用固定姓氏,平民到16世纪才普遍使用姓氏;意大利各城邦国家在19世纪开始使用,日本平民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泰国、土耳其等国家甚至在进入20世纪后才开始使用。
中国姓氏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华夏先民开始摆脱原始群状态,进入氏族社会。当时的人们对种族繁衍规律有了一定认识,为制止乱伦、乱婚等现象,氏族实行族外婚制,并确立了区分各个氏族的图腾符号。后来,图腾符号逐渐演变成了能够更直接表明氏族世系的称号——姓氏。伏羲“正姓氏,通媒妁”、女娲“定姓氏以判万民”等传说,就是对姓氏起源的描绘。在氏族社会,姓和氏是分开的。姓用于指称源于同一始祖、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人,而氏用于指称某个具体氏族中的人。[4]由于最初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因此正如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所说,“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中国最古老的姓大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姒、妫、姞、嫪等。氏则通常按其居住地或某种动植物、无生物来命名,如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姓姬,号称轩辕氏、有熊氏、天鼋氏,炎帝姓姜,号称连山氏、烈山氏。
  约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中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日渐繁盛并形成独特风格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姓氏快速发展和逐渐成熟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西周以后,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姓氏制度。当时,姓氏只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奴隶主贵族才有,平民、奴隶往往有名字无姓氏。姓和氏仍然分开使用,姓的功能在于“明血缘”、“别婚姻”,配合实行“同姓不婚”制度。姓的数量比较有限,而且主要用于称呼女性贵族。男性贵族虽然有姓,但更多的是用氏来称呼,氏的功能在于“标身份”、“别贵贱”。相传周公旦兼治天下,先后分封了71国,其中姬姓有53国。[5]同姓贵族通过氏来标明宗法身份,即《左传•隐公八年》所言:“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氏的命名方式有许多种,有的以世系为氏,如诸侯之子以公子为氏、公子之子以公孙为氏、公孙之子以祖父之字为氏;有的以封国为氏,如姜太公因被封于齐国而称齐氏;有的以采邑为氏,如商鞅本姓姬,按世系称公孙鞅,被封于商地后按采邑称商鞅;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氏、司徒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等等。因此,氏的数量明显超过姓的数量,《左传》称春秋时期“某氏”者有654处,而据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所载,春秋时期的姓却只有40多个。 周口姓氏文化研究与展望(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49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