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浅析刘邦成功的原因+文献综述(3)

时间:2017-02-24 16:50来源:毕业论文
刘邦天性豁达,在后来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内在的抱负使他这种豁达的性格经受进一步磨练。在和项羽楚汉之争的过程中,刘邦有一个极不同于项羽的地方


    刘邦天性豁达,在后来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内在的抱负使他这种豁达的性格经受进一步磨练。在和项羽楚汉之争的过程中,刘邦有一个极不同于项羽的地方,那就是遇事豁达,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从不意气用事,而是从容处置,老练理智,与项羽斗智不斗力,化不利为有利。在楚汉对峙广武时,项羽粮食供应渠道被断,“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1]在项羽要挟刘邦说要烹杀他父亲时,刘邦不仅没有方寸大乱,反而从容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1]敌方阵前以烹杀父亲相要挟,在十分紧急且处境被动的情况下,刘邦利用其性格中豁达而机敏的一面,巧妙利用当年与怀王的约定,指出项羽若烹杀他父亲,即是烹杀项羽自己的父亲,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举。以致项羽气结,不得不听从项伯“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1]的劝说,放弃了烹杀刘太公的想法。项伯所以这么说,项羽之所以相信,是因为刘邦确实是“为天下者不顾家”的人。此前,在成皋之战失利,刘邦突出重围单车逃亡的过程中,他为让车减轻重量以便快速奔走,竟几次三番将他的儿女,即鲁元公主和孝惠帝推下车去,亏得夏侯婴的不忍,一次又一次将他们救起,刘邦的豁达确实使常人难以企及。杀了刘太公不仅未能达到胁迫刘邦的目的,反而会激起汉兵的士气,并且会招致其他诸侯的义愤。刘邦的豁达既粉碎了项羽的阴谋,陷他于不仁不义,又保全了他父亲的性命,成功地化被动为主动。
    刘邦的宽厚仁爱、豁达大度不但使他获得了内外信任,对他延揽吸引良将贤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为他赢得了难得的政治军事优势和民心。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刘邦率领丰沛集团参加起义,迅速成为众多楚地起义军中一支仅次于项羽集团的武装力量。当反秦战争到了关键时刻,楚国各路起义军分配战略任务时,怀王诸老将皆曰:“……今项羽剽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厚长者,可遣。”![1]于是派遣刘邦向空虚的关中秦都进攻,却令项羽进攻秦军主力所在的赵地以救赵脱困,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这样,便使刘邦获得了极好的政治军事优势。当项羽在破釜沉舟救赵之时,刘邦调整自己的进军路线而先于项羽顺利入关。入关以后,对秦亡国之君子婴、降将等皆能以宽容为怀,从而赢得了秦降将、官吏和关中百姓的拥护。史载刘邦任用秦官,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以致“秦人大喜,争持牛羊肉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1]
刘邦又是一个外示豁达而又内藏心机的人。他的心机在起事前没有明显的表现。起事后,危机四伏的战争形势和诡谲多变的政治斗争的压力,特别是他周围能人谋士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豁达大度的外表下心机日渐增长,发展到城府极深,工于用人、用智、用术、用势。在楚汉战争相持阶段,项羽曾提出要与他单独决战。刘邦深知就武功来说,他根本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的对手,他的豁达使他绝不会为了面子而逞匹夫之勇,他的心机使他从道义上列举了项羽的十大罪状,并自诩他现在是与义兵共击“大逆无道”的人,没有必要与他单打独斗。这样他既掩盖了自己不敢应战的怯弱心理,又使自己在道义上占尽上风。可惜项羽不如他那样豁达且工于心计,他一听到刘邦对他的指责就怒火冲天,二话不说搭弓射箭,正中刘邦的胸部。突然受到重创的刘邦疼强忍疼痛顺势以手扪足,叫道:“虏中吾指”,[1]刘邦强撑重创的身体“起行劳军”,稳定军心,重整军威。他的豁达和心机相结合,巧妙借力,不仅使他化解了危机,而且获得了发展的机会。 浅析刘邦成功的原因+文献综述(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334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