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包法利夫人与潘金莲污浊世界的两朵恶之花(2)

时间:2018-10-25 15:01来源:毕业论文
《包法利夫人》整部小说讲述了爱玛从追求幸福到出轨再到绝望自尽的悲剧。爱玛出生于农村家庭,家庭殷实,找一位门当户对的人结婚生子,本是可以平


《包法利夫人》整部小说讲述了爱玛从追求幸福到出轨再到绝望自尽的悲剧。爱玛出生于农村家庭,家庭殷实,找一位门当户对的人结婚生子,本是可以平凡安稳的过一生。但卢欧老爹为了攀附风雅,13岁就把她送到修道院,修道院要求人学会克制欲望,遵从上帝。这种禁欲主义思想的禁锢却适得其反,在修道院,爱玛读贞德、爱洛伊斯……学习跳舞、弹琴、绘画,浪漫主义情怀在心底生根发芽。贵族女子的教育,使爱玛沾上了上流社会的虚荣习气,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却也使她摆脱了农村女子的狭隘无知,意识到作为女性自己不只是生殖工具,更是具有存在意义与价值的人。于是爱情的理想在爱玛心中生根。抱着这种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爱玛选择与包法利结婚。根深蒂固的浪漫主义情思使爱玛错误地理解了婚姻——她理想的婚姻是花前月下的情意缠绵。但丈夫查理只是平庸的小医生,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决定他们生活里不会有城堡、花园。在查理看来每天吃饱穿暖,有固定收入,娶得爱玛这样的娇妻,人生已经足矣。因此他安于平静甚至枯燥的小镇生活,把所有的财产都供爱玛花费。人们常常会批评爱玛不知满足,奢侈成性。查理全心全意爱她,满足了她一切的要求,她却屡次对他不忠。其实查理对爱玛的爱只是停留在感官上的肉欲之爱。他把爱玛困在家庭这个狭小的笼子里,尽可能的去供养爱玛,让爱玛打理好自己漂亮的羽毛,自己则心满意足地站在笼子前看着爱玛歌唱。这样一个尤物的存在,满足了他男性的虚荣。他不会也不想去考虑爱玛的精神世界,同时他自己也是没有精神世界的,物质的满足占据了他生命的全部。但是爱玛不同,正是这样稳如磐石的安定让她觉得烦躁、厌恶。她有理想,有追求,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她不希望自己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她想要给自己一个存在的理由。 包法利夫人与潘金莲污浊世界的两朵恶之花(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494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