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不是A,而是B”句式的变异修辞(3)

时间:2018-10-25 14:51来源:毕业论文
(3)但破竹子不对杨摩西的心思。不对心思不是杨摩西跟竹子有仇,或那边有小赵骑脚踏车卖葱比着,这山望那山高,而是做了老詹的徒弟之后,发现师


(3)但破竹子不对杨摩西的心思。不对心思不是杨摩西跟竹子有仇,或那边有小赵骑脚踏车卖葱比着,这山望那山高,而是做了老詹的徒弟之后,发现师傅老詹,和过去杀猪时见过的老詹,好像是两个人。
例(3)中为了表现杨摩西的“不对心思”,依次用了三个条件:“不是跟竹子有仇”、“也不是这山望那山高”、“老詹不是老詹了”。那杨摩西到底跟竹子有没有仇?有没有这山望那山高?答案是:有。根据书中所写,杨摩西因为晚上总要听老詹讲经传教,所以白天经常瞌睡、把竹子破坏,所以也常会引起竹社师傅的不满。另外,杨摩西在心底是不太喜欢破竹子的,所以也可以说杨摩西是跟竹子有仇的。另外,杨摩西最初跟老詹并认他为师傅的动机就是看到小赵骑自行车的“威风”,最初杨摩西就是为了自行车而跟了老詹的,所以杨摩西也有“这山望那山高”的想法。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对比可以发现,在这里不仅是用了否定的形式表现肯定的语义内容,而且在语义上呈现递进式。这种递进的关系可以通过变换分析加以体现。可用分割全句的方法把例(3)根据语义内容改为下面三个小句:
(3)a破竹子不对杨摩西的心思,是因为杨摩西跟竹子有仇。
(3)b破竹子不对杨摩西的心思,是因为那边有小赵骑脚踏车卖葱比着,这山望那山高。
(3)c破竹子不对杨摩西的心思,是因为做了老詹的徒弟之后,发现师傅老詹,和过去杀猪时见过的老詹,好像是两个人。
从三句的语义内容上可以明显地看出,“跟竹子有仇”作为一般的解释往往体现主人公某种内心的独特感受;“这山望那山高”则把关系扩展到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其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而“老詹不是老詹了”则进一步提升人物的心理状态,一种无奈、惆怅、失落地叹息。并且“老詹不是老詹了”是杨摩西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语义与情感强度上(3)c>(3)b>(3)a。并且,后句比前句更为接近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核心。按常理来说,破竹子不对杨摩西心思,应该是杨摩西与竹子之间的问题,或者是对工作存在看法,但在这里是为了表现他与新师傅老詹之间关系地变化。所以,在文中,作者通过这一形式表现杨摩西在做老詹徒弟之前与之后心理、思想与行为上地变化,此句的出现恰好完美地串联前后、阐述了作者的思想。又如:
(4)倪三打吴摩西并不是因为吴摩西惹了倪三,或跟谁发生了矛盾,倪三替人出气,而是因为半年前吴摩西成亲,没有请倪三喝酒。
例(4)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说明:
(4)a倪三打吴摩西,是因为吴摩西惹了倪三。
(4)b倪三打吴摩西,是吴摩西跟谁发生了矛盾,倪三替人出气。
(4)c倪三打吴摩西,而是因为半年前吴摩西成亲,没有请倪三喝酒。
根据上文论述我们认为:“倪三打吴摩西”不仅因为“没请倪三喝酒”,还因为“吴摩西惹了倪三”、也是“倪三替人出气”。但“吴摩西惹了倪三”只是表面上的两人之间的矛盾,并且惹的形式有多种,作者没有刻意强调就是为了淡化矛盾的焦点、轻化作为解释打吴摩西的原因的地位;“倪三替人出气”则涉及第三者、涉及吴摩西与姜家兄弟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几组家庭之间的复杂的矛盾关系,因此在程度及重要性上就要重于前者;“没请倪三喝酒”则是涉及倪三这一人物的本质、并清晰的刻画了倪三这个人物的形象:好酒贪杯、有点小仗义却不明大道理的变相地痞。生动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小说成功的主要表现之一,所以这一小分句的重要性就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在这里插入倪三这一荒诞的人物、构造如此喜剧性的情节不仅为了塑造倪三这一地痞小市民形象,也想通过这一突发性的事件展现吴摩西心理从低谷到高潮再落低谷的这一跌宕曲折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其身心状态的刻画、展现其逐步走向“孤独”的过程,也进一步突出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综上,三句之间呈现明显地语义递进关系,情感依次强烈,更加接近小说的思想主题。 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不是A,而是B”句式的变异修辞(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493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