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汉语母亲称谓的历时变迁分析(3)

时间:2017-01-18 13:02来源:毕业论文
(三)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母亲称谓 在这个时期指称母亲的称谓有母、妣、姥、妳、婆。具体来说又有:母、阿母、老母、亲母、继母、嫡母、后母,还


(三)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母亲称谓
在这个时期指称母亲的称谓有“母、妣、姥、妳、婆”。具体来说又有:母、阿母、老母、亲母、继母、嫡母、后母,还有一个特别的“慈阴”。在魏晋时期“亲”专指母亲。北魏《魏故龙骧将军荆州刺史广川孝王墓志铭》:“父灵遵,冠军将军青州刺史广川哀王。亲河南宇文氏,父伯升,镇东府长史悬氏候。”在中古汉语时期,词素“老”的意义开始虚化,成为一个只起补充音节作用的词头。“老母”意同“母”,例如:《晋书•周琥传》:“琥曰:‘蒙国厚恩,以至今日。但老母见获,失节于此。’”文中的“老母”并不再指年老的母亲,而是在社会交际中对母亲的自称,也带有谦称的意。”[5]确切来说老母用来称呼母亲是在汉代。如《史记•管晏列传》:“吾尝三站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阿母”是中古时期新生的称谓,在汉译佛经的影响下,“阿”逐渐虚化为一个无意义的音节形式,例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5]“姥”字《说文》未收,《一切经音义》卷十三:“今以女老为姥。”泛指老年女人,中古汉语时期,“姥”才指称母亲,例如:《乐府诗集•琅琊王歌辞》:“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5]“妳”见于《颜氏家训•风操》:“而江东士庶,痛则称妳。”,“在《魏书•汲固传》:“宪即为固长育至十馀岁,恒呼固夫妇为郎婆。”中我看出这里的婆指“母亲”[1]“慈阴”,在《汉语大辞典》中意思是尊上或神佛的庇佑。北齐《高叡修定国寺颂》(公元557年):“先王道洽群氓,先太妃德崇列阃。吴仓寡,慈阴夙倾。思所以仰报亡灵,祚覃遐裔。”母亲一般被称为“慈”,单称“慈”,代指母亲,源于“严父慈母”之说。“阴”,阴指女性。北魏《王僧欢造像记》(公元528年):“上愿皇祚永隆,历劫诗僧,七世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女阴,及善友知识,边地众生,常生国。”因此,“慈阴”用以称呼母亲。[6]
(四)唐五代时期的母亲称谓
在这个时期的母亲称谓主要有:“孃孃”,字也作“娘娘”,《变文集》卷三《孔子项托相问书》:“项托入山游学去,叉手堂前启孃孃:‘百尺树下儿学问,不须受记有何妨?”。[7]阿孃,对母亲的称呼,《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阿孃何必到如斯,盖是逆儿行事拙。
(五)宋朝时期的母亲称谓
在宋代一般称娘,对于父亲所纳的妾称呼“小娘”。《水浒传》是中有很多关于母亲的称谓,下面就以《水浒传》为例来阐释。在《水浒传》中称呼母亲为娘母有1次,如“娘母取个手帕,自与他包了头,收拾了钗环。”(第三十九回)老娘在《水浒传》指称母亲,可用作面称也可用作他称,共出现6次。母亲多用于他称,长出现于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在水浒传中出现19次,如“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子父二人流落自此生受。”(第三回)《水浒传》中用老母来称呼母亲共出现37次,都为他称,如“那妇人道:‘家下拙夫却不恁的计较,老母死时,也曾许下血盆愿心,早晚也要道上刹相烦还了”。[8](第45回)
(优尔)元朝时的母亲称谓
在元代,母亲称谓主要有“娘、妈”,偶尔用奶奶,“母”及“母亲”主要作为书面语使用。[9]元明时期最早出现作为母亲称谓的俗称“老娘”,而“娘、妈、奶”则在口语中使用,“娘”在南北方都使用,例如:“娘呵,没钱事叫唤则甚?”(《紫云亭•二》)而“妈妈”为南方的口语,例如“告妈妈宽心行路,两下里休虚忆。(旦)妈妈须是早早回归,路途上自宜小心”。(《小孙屠•十》)“‘妈’单音节形式未见独立使用,常与表父称的南方方言词“爹”配合使用,”[9]或连用,或对举,例如:爹妈休疑,奴须是你孩儿的糟糠妻室!(《琵琶记•十》)“奶奶”一般不常见,主要是为了唱词中的韵律需要而使用,例如:“见老娘娘低首泪盈腮,莫不是张屠的奶奶?”。(《小张屠•三》) 汉语母亲称谓的历时变迁分析(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42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