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莫言小说的意象研究(5)

时间:2017-01-17 10:00来源:毕业论文
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一个特别的意象,融入作者表达时的习惯产生了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感。透明本意无疑是表达了一种看不见的、


“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一个特别的意象,融入作者表达时的习惯产生了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感。“透明”本意无疑是表达了一种看不见的、无法触碰的状态。红萝卜作为一种再普通不过的农作物,怎么可能是透明的呢,在《透明的红萝卜》中,红萝卜的意象也由此而变得神秘、富有灵性!“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个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6]透明的红萝卜作为黑海童话般的思想产物,开始激发出黑孩内心追求美好事物的欲望,黑孩的思想世界在那个冷漠的成人世界中是那么地突兀,就像透明的红萝卜那样美好却根本不存在,找不到、摸不着,从这一层面上看,透明这一意象也可以说是黑孩内心的映射与表现。
文中描写红萝卜被小铁匠投入了水中后黑海发了疯似的拼命追赶;每次小铁匠让他去偷红萝卜他都顺从地执行;在萝卜地里一颗又一颗的把所有红萝卜都拔出来;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象征了于他对美好事物灼热的渴求。莫言超越常人的想象力,使红萝卜变得透明,变得美好,从而超越现实,更显珍贵!
二、莫言小说意象的美学价值
莫言立足于本民族五千年文化之上,大胆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一个全新的思文方式去剖析我们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将极具特殊性的中国人文景观呈现开来。莫言所创作出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小说意象,都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一)对教化式写作的颠覆
莫言小说的审丑性是莫言小说的主要特点之一。莫言看似疯狂奇特、脱离现实的写作风格正是他对传统文学创作的创新,对教材式写作的反动。在莫言的写作风格渐渐成熟起来以后,我们已经很难发现莫言前期在军队写作时体现出其刚出道而顺从柔美的原则,以《春夜雨霏霏》、《丑兵》、《岛上的风》为代表,这些故事通过军人的尽职尽责来衬托出军队为人民的付出,他们的博大胸怀,令读者深受渲染和触动,使读者对军队官兵涌起无限的谢意和敬重。
然而随着对魔幻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接受和借鉴,莫言的文风发生了极具意义的转变,小说的态度也由赞美转为讽刺。通过一系列丑陋意象地塑造让莫言把多年在心底积压的不平尽情地发泄,结合自己的幼年记忆,运用放养牲畜时期“锻炼”出的自言自语、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开始无所顾忌地描写恶心、肮脏、极近变态的事物,将意象的审丑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代表作有《红蝗》、《四十一炮》,在这两部作品中直肠里的蠕虫、大便、肛门等丑陋的意象频繁出现。如《四十一炮》中:“而嫉妒中的女人嘴基本上就是肛门”[9]毫无顾忌地将肛门这一肮脏的意象与嫉妒中女人的嘴联系在一起,极具丑陋的审美感。
意象作为自古以来的事物寄托和蕴藉,往往被作家赋予美的色彩,而莫言所塑造的意象将丑审美到底,代表了中国作家对教化式写作自觉积极地反动,他脱离了从正面赞扬的教式化写作,给予现代写作一种新方式新视角。
(二)对民间传统意象的创新与神化
莫言的小说以其“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而著称,基于莫言所熟知的农村生活、边村现实所创造的“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意象群,不仅有令人惊奇的地域景观,更是有着传奇性色彩的人生。在这个虚构的地理环境中混合了各种新奇的、再创造的民间神话精神。神话往往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人类意识的重新编排与再创造,融合了想象与臆造的成分,它通过一种夸张的、虚幻的非真实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和寓意,或张扬一种人性、或讽刺一种欲望、或悲悯一种丑恶、或寄托一种美好。莫言作为文学的先行者,试图通过营造魔幻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意象来践行自己的文学主张——创造一种既属于世界又属于民族的中国现代文学。 莫言小说的意象研究(5):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36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