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关中民俗文化管窥以《白鹿原》为例(3)

时间:2024-01-24 21:44来源:毕业论文
白嘉轩在娶了第七个女人之后,将自家大小河流的十多亩天字号水田全部用来种植罂粟,罂粟所带来的庞大收入让他对祖传的旧式屋宇进行了彻底改造。文

白嘉轩在娶了第七个女人之后,将自家大小河流的十多亩天字号水田全部用来种植罂粟,罂粟所带来的庞大收入让他对祖传的旧式屋宇进行了彻底改造。文中的这样一段描写,体现了四合院的气派和及在白鹿村的地位。白嘉轩在整部小说中担任着封建大家长的角色,他在家庭富裕之后首先对老屋进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白嘉轩非常重视自己族长的地位以及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四合院的住房顺序也是有讲究的,中国封建伦理观念自古便强调尊贵卑贱、长幼有别、内外不同,而每家四合院的住房便是按照辈分地位来安排的。院落中处于正中的房子用来供整个家族中年纪较大的老人栖身,已经组建家庭的子孙住在正房两边的厢房。《白鹿原》中,白嘉轩的母亲居住在正房内,白嘉轩住在厢房,而白孝文则只能住在院落的东屋。四合院作为一种为适应封建大家族而建造的封闭式建筑,不仅强调了家族中长者的地位,也体现了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级伦理思想对关中居住民俗的影响和渗透。白嘉轩对家里的住房顺序进行了有序的安排,强调家族中长者的地位,体现了他遵守长幼有别、孝敬父母的思想观念,以及要求子女服从自己的意志支配。

普通农民百姓只能住在瓦房,瓦房也是关中当地最普遍存在的居住形式,而身份地位、经济贫穷之人就只能住在窑洞。窑洞是关中北方独特的传统居住形式,关中地区的黄土层覆盖非常深厚,关中人利用黄土粘性大、坚硬等特点,建造适合居住的古朴的窑洞。窑洞的历史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土高原四千多年前的居民栖身形式,他们在原有的先天基础之上进行挖掘改造,以此形成可以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场所。“窑洞”、“窑垴”等词语在《白鹿原》中被作者多次进行描绘,如“一座六棱砖塔在黑娃和小娥居住过的窑垴上竖立起来”[2](P474),可见黑娃被赶出家门后居住的是最简朴凄凉的窑洞。火炕算是关中住房的标配,无论是平房或是窑洞,屋内都有土炕。火炕一般由黄土或砖头砌成长方形的台子,铺上席子、棉布等,便可以供人休息了。关中平原的火炕区别于其他火炕最大的特点便是和灶台相接,人们在做饭时,灶台内燃烧的火所散发的一部分热量传到炕头将土炕慢慢烧热,这样既将饭做好了,也将炕头烧热乎起来了,可谓是两全其美。窑洞最大的优点是冬暖夏凉,防火防燥,它是关中人们运用聪慧,依靠当地得天独厚的前提条件而建造出的独具特色的而又省力省材的居住形式,展现了关中人们对脚下这片黄土地的浓重的眷恋。

关中民俗文化管窥以《白鹿原》为例(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20112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