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初探(3)

时间:2017-01-06 12:48来源:毕业论文
(二)因果报应 佛家认为,世间万法都由因缘而起,因而事物本身虽无自性,但因果关系却是普遍存在的。所谓因,是能生,是生起某一事物的原因;所


    (二)因果报应
    佛家认为,世间万法都由因缘而起,因而事物本身虽无自性,但因果关系却是普遍存在的。所谓因,是能生,是生起某一事物的原因;所谓果,是所生,是有某种原因所导致的结果。世间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和条件所导致的结果。[6]
    《红楼梦》中最让人为之动容的就是宝黛之间的爱情。二人之间的情缘也是有来由的,文本开篇跛足道人说道,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绛珠仙草得赤霞宫神瑛侍者甘露灌溉而久延岁月,绛珠仙草为报神瑛侍者甘露之惠,愿下世为人,把自己一生的眼泪偿还给他。《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所载,“已作不失,未做不得”,为佛教因果论之特点,即任何思想行为,都必然导致相应的后果,“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作一定之业因,亦不会得相应之结果。[3]以此来看宝黛的今生情缘,正是林黛玉(绛珠仙草)为报贾宝玉(神瑛侍者)前世灌溉之情才结的现世的果。现世宝黛仍续前世“木石前盟”之情,因自由恋爱不得,黛玉最终泪尽而归,偿还了宝玉前世灌溉之情,正好印证了佛教因果轮回的观念。
    因果报应,是佛教的宗教理论之一。世间万物之果皆有因,由善恶业而引起苦乐果报。佛经《楞严经》中有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言不报,时辰未到。”[7]有因必有果,善因结乐果,恶因结苦果,因果报应,任何人都无法摆脱。
凤姐精明能干,但却苛待下人,第十二回“毒设相思局”及第十五回“弄权铁槛寺”,更显示出她的权诈机变,心狠手优尔。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作恶多端,终遭报应,现世现报。但王熙凤又不是完全的十恶不赦,她也
曾接济前来投奔贾家的农妇刘姥姥,虽不是真心相待,甚至捉弄这个淳朴老实的
 
庄稼老妇,但也间接积了阴德,把福报给了自己的女儿巧姐。从巧姐的判词:“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8]我们可以看出巧姐正是因母亲王熙凤偶然种的善因才为自己结下的善果,印证了善因结善果的佛教思想。《红楼梦•十二曲》的终曲《飞鸟各投林》中唱到:“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红楼梦•第五回》)更让我们懂得:什么因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生命运的最终结果正是佛教因果报应在现世中的体现。
    (三)宿命观念
    《红楼梦》中言:自古穷通皆有定。而“有定”就意着不可更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与佛教思想中的宿命观念相一致。
《红楼梦》开篇跛足道人与癞头和尚的对话,就透露出强烈的宿命观念。林黛玉(绛珠仙草)为报贾宝玉(神瑛侍者)前世灌溉之情,下世偿还泪水,所以宝黛现世情缘无果是前世的命定。而无才补苍天的顽石下凡托生成贾宝玉,因生来衔着一块宝玉,由此衍生出许多故事。第八回写贾宝玉至梨香院探宝钗,宝钗要求赏鉴一下宝玉那块落草时带的玉。宝钗看时口中念到:“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的丫鬟莺儿笑道:“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上的是一对儿呢。”宝玉听说宝钗项圈上也印着字,便央求着要看,项圈上印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大字。确如莺儿所说,彷佛一对儿,就连贾宝玉自己也失口说道:“倒真是和我的是一对呢”。莺儿笑说此项圈系一癞头和尚所送,而且还叮咛“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此番话薛姨妈也曾在王夫人面前提起过。可见,宝薛的现世姻缘也是命定的。 《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初探(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1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