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中国南方崇蛇习俗研究述论(2)

时间:2023-07-29 17:40来源:毕业论文
(三) 文献综述 南方崇蛇一题,前人有大量 研究 。细览之下,大致分两类问题,一类,上古(东汉及之前的时代)南方是否崇蛇,为何崇蛇。一类,崇

(三)文献综述

南方崇蛇一题,前人有大量研究。细览之下,大致分两类问题,一类,上古(东汉及之前的时代)南方是否崇蛇,为何崇蛇。一类,崇蛇习俗流变与现状。对上古南方是否崇蛇一题,众皆云确有其事。如杨华的《巴族崇蛇考》。  通过分析出土文物,爬梳传世文献,结合古文字学、宗教学、民俗学的知识,论证长江中上游的巴人崇蛇,且居长江上游的蜀人亦受其影响。并认为“远古时期,不仅巴族崇蛇,整个长江流域都有崇蛇历史,若拓宽视野,还可看到世界其他民族亦有崇蛇风俗。” 他认为崇蛇起因于初民的万物有灵思想。古时虫蛇遍地,初民不堪其苦,加之蛇神秘莫测,如暴雨、洪水、闪电,都能与蛇关联,初民便倚为神灵、祖先,以避龙蛇之害。

吉成名著有《越族崇蛇习俗研究》。 他运用民俗学、民族志、地方志论证古代百越崇蛇。但这种论证是自今及古的反推,不够有力。他认为古代百越崇蛇性质不一,有动物崇拜、动物神灵崇拜、图腾崇拜。崇蛇对象也不一,有蟒蛇、五步蛇等。来自优Y尔L论W文Q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黄莹著有《论楚文化对蛇的信仰和恐惧》。 通过文献整理,她认为楚人对蛇既爱且恨,时而恃之为祖先、保护神,时而以之为邪祟,并用鸟来压制它。与之相对,杨华认为楚人崇鸟贱蛇,是巴楚相争的结果。

吴春明、王樱著有《“南蛮蛇种”文化史》、 《海峡两岸蛇崇拜的民族考古观察》。 通过文物文献,他们论证上古楚、越、岭南、滇崇蛇,又通过民族志,还原西南少数民族,如黎族、侗族、傣族、苗族、畲族、排湾族的崇蛇历史。借对比壮族、汉族的龙母信仰,认为岭南的越人、汉人同源,蛇从图腾向神灵过渡,是汉族对夷狄的文化改造。惜其以文学故事论证之,我欲循此角度继续阐述。其又以为南蛮蛇与中华龙无涉,龙蛇同属是欲提振南人在中华民族的地位。再者,厘清崇蛇始末,亦有益廓清民族分野。此一说之前提是中原不崇蛇,暂且存疑。

王厚宇著有《考古资料中的蛇和相关神怪》。 以仰韶、龙山文化文物为据,辅以文献,推测中原崇蛇。又据文物中珥蛇践蛇、操蛇戏蛇、打蛇啖蛇等形象出现的时空次序,认为南方崇蛇本自中原。而蛇地位的改变正暗合张光直所谓动物在神话中的地位是从人类的祖先到神灵,再到为人斩杀的恶魔。他谓研究崇蛇历史又有一好处:借机给《山海经》出处定谳,因书中多载蛇神蛇怪,定出自崇蛇民族。

郑岩著有《从中国古代艺术品看关于蛇的崇拜与民俗》。  亦认为蛇俗起自中原,在西周后期衰微,并复兴于东周时期的南方,反哺中原。汉后,动物神怪独尊地位不再,于是渐渐无闻。我以为此说线索清晰,亦过于清晰。他又分析诸蛇题材之含义,如双蛇、积蛇、蛇虹、蛇蛙、蛇鸟、蛇神,崇蛇之因便自现了:崇拜生殖,祈求财富与长寿,以蛇为镇墓的保护神、通灵的巫觋(音“习”,男巫)助手、神灵等。其中人首蛇身神祇的不断进化,从人面、到人身、到着装,反映的正是动物神到人神的过渡,亦及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的过渡。

范立舟著有《伏羲、女娲神话与中国古代蛇崇拜》。 他认为蛇以顽强的生命力、旺盛的生殖力、可怕的杀伤力,被东夷部落奉为图腾。在东夷与华夏连年交战中,两族文化融合,后东夷败退南方,与当地土著熔铸为苗蛮部落,崇蛇依旧。“战国至汉,龙蛇渐渐分家,龙意象成为皇权的象征,蛇意象浓缩成伏羲、女娲形象。”

对崇蛇习俗流变与现状一题。林蔚文著有《福建民间蛇神信仰研究》。 他考察历来闽地崇蛇习俗,将之分为六类:图腾、图腾派生、妖神、恶神、恶神从善、善神。蛇意象一再嬗变,是人认识转变后的造神结果。蛇的神性从原始的祖先神、水神,一再丰富,到如今身兼数职,司平安、消灾、报应、财帛、婚姻等。但这神性层层累积都发生在唐宋以后。可见原生蛇崇拜纳入民间信仰后,是日趋功利化的。 中国南方崇蛇习俗研究述论(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8987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