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北宋张先词传承之功综论(3)

时间:2023-06-13 22:24来源:毕业论文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醉垂鞭》 开头便描述了这位女子的装束,罗裙上绣着双飞的蝴蝶,已经非常好看了,但继续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醉垂鞭》 

开头便描述了这位女子的装束,罗裙上绣着双飞的蝴蝶,已经非常好看了,但继续读下去,才知道更好看的其实是她穿的裙子。“东池”一词向读者说明了相见之地,原来这名女子是宴席上的一位舞妓。她擦着朱粉,化着淡妆,娴静从容。即使在这样上层社会的行乐场所,也不故意浓妆艳抹夺人眼球,而是无意与群芳争艳却自成风景。试想,在万紫千红之中,有一朵淡色的话,优雅恬淡,谁能够挪开视线呢?唐人称美女为春色,这里的“春”字,也就构成了双关。 

下片头三句词人打破了寻常的语序,使用了倒装句。每个人都夸赞她腰细如柳,而我却觉得她细细看来各处都是美妙。与“初见”时的好感相比,这次好感愈发浓烈,真是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意味。词人在此处用柳条来比喻女子的细腰,形象又贴切,更加突出这名女子的婀娜多姿。细腰向来为人所喜爱,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里面也有关于楚王爱好细腰的记载。元代张可久《四块玉·春情》曲:“杏脸香销玉粧台,柳腰宽褪罗裙带。”

最后两句,美人的衣上布满烟云图案,身披云衣,缥缈若仙。词人看到她的衣服,仿佛像是看到了山上的云,但又写到了乱山。此间情景仿佛一位仙女从乱上中缓缓飘下,有一种超脱世俗的美感。词人将云朵图案迁移到了宋玉《高唐赋》中的“巫山之云”,想起了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爱情故事。此句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在乱山中飘渺的仙子从云中缓缓落下的场面,亦真亦幻。这两句并没有大力描写其容貌、仪态、风度等,而是戛然而止,并无多余话语,让本无多少意义的赠妓词更加动人。这里词人的语言使得情景亦真亦幻,将人间与仙界结合起来,这样也使人物的形象能够更加饱满。

张先的这些赠妓词虽然并没有丰富的深意,但其简洁清新、韵高格妙也非常值得研究。

3。2闺怨词

张先也有一些感情真挚的词作,刻画了与心爱之人离别时的哀伤。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一丛花》 

张先的词作,往往擅长刻画,但也会有过于纤巧的弊端,但此首词,既包含了警句,有富有浓浓的抒情气氛,浑然天成。张先的个人经历使他对感情有很深的了解,作品也多具浪漫色彩。也许中国人总是认为爱要藏在心里,不轻易说出。而那个时代的张先,却非常大胆浪漫。他在八十五岁的时候纳妾,苏轼还曾赠诗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可见“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老夫少妻现象,在古代便有。据《古今词话》记载:“张先字子野,尝与一尼私约。其老尼性严,每卧于池岛一小阁上,俟夜深人静,其尼潜下梯,俾子野登阁相遇。临别,子野不胜绻绻,作《一丛花》词以道其怀。” 张先正可谓是“是真名士自风流”。文献综述

这篇词作借女子的口吻,刻画与情人离别时的痛苦。起笔便突兀有力,直接抒怀,问了一个谁也回答不了的问题,伤高怀远难以穷尽。紧接着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伤高怀远之情无穷无尽的原因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比真挚的爱情来得更加浓烈。继而上阕视角由近及远,本来是拂动的柳丝触动了内心的离愁别绪,词人却反过来写因为离愁导致柳丝都是纷乱的。将主观感情外化,那飞絮都仿佛带着主人公郁闷、烦心的心情。又回忆起昔日情人离去时的场景。“郎”骑着嘶鸣的马离开了,消失在一片尘土飞扬之中,今天登上高楼,眺望远方,天地苍茫,无处可以寻觅到你的踪迹。此处的“千丝”指的便是“千思”,加上了这个“正”字,说明这样的愁思现在正有,并且是加倍的存在。 北宋张先词传承之功综论(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7681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