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文心雕龙》中的草木意象(2)

时间:2023-05-27 19:43来源:毕业论文
一、《文心雕龙》的草木意象研究 (一)草木社会功能的重要性From优T尔K论M文L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草木本身就是自从人类产生之后,就陪伴着人类

一、《文心雕龙》的草木意象研究

(一)草木社会功能的重要性From优T尔K论M文L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草木本身就是自从人类产生之后,就陪伴着人类繁衍不息的生物之一,先秦的许多文学作品都通过草木意象像读者展示了当时的人民的生活,当时创作主体的情感,比如《诗经》是能够反应出当时周代的历史生活,再比如《毛传》云:“蕉藻,薄物也。……古之将嫁女者,必先礼于宗室,牲用鱼,笔之以蕉、藻。”也是证明了,草木蔬果这些和人类饮食有着紧密联系的东西,也是先祖在祭祀的时候会使用到的非常关键的祭祀用品,在先秦时期主要依靠自己种植、出外打猎这种靠天吃饭的工作来维持一个人甚至一家人的生计,不难猜到,人们其实进场会饥肠辘辘,甚至因为饥饿产生生命的威胁,所以对于粮食蔬菜、花草树木放在每个人、每个家族里非常重要的位子,所以祭祀祖先的时候,肯定是需要献上珍贵的蔬菜粮食以表达敬意,也是希望明年能够风调雨顺,硕果累累,一家人都可以好好地生活下去。

草木除了被用来祭祀神灵、祖先的时候,作为祭祀品之外,我们的先祖们其实还会以草木蔬菜来酿制香酒以祭神,等等事情。《文心雕龙》中也常常提到各种文学作品中总会提到“蓍草”来占卜战争成败、家庭运道,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生活幸福。所以草木本质上在先祖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总要的本质地位。

(二)《文心雕龙》中对草木意象的具体研究

在我国的古代,“意象”作为一个文学理论术语,是由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完整提出的。《文心雕龙》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意象”发展的第一个总结期,可以说是意象说的集大成者。《文心雕龙》中的"意象"指的是一切悟彻人生的艺术家能运用笔墨描写想象中的景象。《文心雕龙》中草木意象的使用不同于《诗经》《离骚》等文学作品,刘勰在作品中使用草木意象是为了能够让读者更加明白各种关于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的文学理论,而不是为了能够让读者能够更加感受到创作者的情志。

刘勰对于“意象”进行了系统地阐释说明,他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提到:“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译辞。然后使无解之宰,寻声律而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取文之首米,谋篇之大端。论文网

由此可以看出,刘勰认为“意象”是艺术构思的成果,主体由于是带着审美情感去感知物象的,物象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了情感的变化,会使得主体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体验是中与物象共同存在着,相辅相成,两者之间会有交流,会有影响,这样的相互感应,也使得创作主体可以产生愈加丰富的具有创造性的想象,恰如其分地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不是只有抽象空洞的“意”,也不是只有具体实在无意义的“象”。

我国最早使用草木意象的应该是《诗经》,孔子在谈及学诗的用途的时候,其中就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诗经》使用草木意象的频繁和草木的种类之多,因此草木意象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类意象;和《诗经》相比较起来,其实《楚辞》当中的《离骚》篇更是把草木意象发挥得淋漓尽致,利用草木意象勾勒出“香草美人”这一形象,并将其赋予有“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高洁品质。草木意象在诗歌出现后,经常被使用,并形成一些特定的意象,如落花的伤春意象,杨柳的送别之意,以及明月的思乡之情等等。 论《文心雕龙》中的草木意象(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7163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