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2)

时间:2021-12-11 21:36来源:毕业论文
此外,学生通常情况下不会根据之前的学习总结出一个类型题目的简单规律,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学生会按照固定的思路套用以前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能随着

此外,学生通常情况下不会根据之前的学习总结出一个类型题目的简单规律,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学生会按照固定的思路套用以前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能随着题目类型的变化而灵活地转换思维。而除此之外,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控方面的能力往往相对较弱,有时候不能百分之百地把注意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而且,他们的思路有时候还会受到其他环境的干扰,对于运算也只注重过程而忽视结果,更不擅长联系实际而对运算结果进行反推断[1]。也因此,对于目前的数学教学而言,应用题依然是其中一类重点问题。

    在新教材试验完成一轮后,小学数学教育和研究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倾向于关注小学数学应用题方面,而通过调查我们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无论应用题在未来会以何种名义或方式出现,其所表现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应用题的存在,正是为了符合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其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同时在运算中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思维,实现运算和知识的完整统一,而这是完全符合教学大纲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求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更应该突破教学壁垒,促进应用题教学的发展和改革,而且还要利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于盲目,而是要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整体的数学思维,通过情景的建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算[2]。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更多的是要凭借自己的知识,运用创造性思维努力发现题目和答案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而做出答案。而这样以来,则必然要求学生拥有完整的解题思路,通过思路进行导向,发展问题并做出相应解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方面会更为用心教学,以求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文献综述

2。1 鸡兔同笼问题和工程问题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今小学应用题存在的众多类型中,我对鸡兔同笼问题加以分析。鸡兔同笼是从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数学名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鸡兔同笼问题是一个经典的小学应用题问题,在小学阶段,许多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是用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去求结果,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很有必要。但是仔细思考这个经典问题,我们会发现它或多或少存在着缺陷,最明显的莫过于在小学年纪的学生怎么会如此没有常识地分不清鸡和兔的区别。由此,我认为这道应用题其实就是为了出题而出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问题,我想无论是小学生亦或是成年人都会仅仅数清鸡和兔的只数就完成了,怎么会关注它们共有的头数和共有的脚数,从一个更加复杂的方面解决这个用直接数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从这一个典型的问题我们可以引申出当今小学应用题所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跟实际生活生产略微脱节。这其中最典型的还有一个就是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主要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在已知条件中,常常不给出工作量的具体数量,只提出“一项工程”、“一块土地”、“一条水渠”、“一件工作”等,在解题时,常常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比如“有一个水池,单开进水管两小时可以注满空池,单开排水管三小时可将满池水放尽。如果同时开进水管和排水管,多少时间注满水池?”这样的问题,就是典型工程问题的衍生,但它却涉及到一个现实问题:节约用水,在如今提倡环保的21世纪,这样的问题难免会给小学生这样一个概念:水是一个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物品,而不是一种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如今我国是世界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但却在小学数学课本练习题中出现这样无视环保的应用题,对小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难以预测。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2):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8628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