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2)

时间:2020-07-10 20:34来源:毕业论文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设计不合理 首先,小学数学各个阶段的教案都是现成的,导致教师的日常备课绝大部分仅限于复制现成的教案,缺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设计不合理

首先,小学数学各个阶段的教案都是现成的,导致教师的日常备课绝大部分仅限于复制现成的教案,缺乏对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而在现有教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创新的教案少之又少。这样就直接导致教师上课准备不充分,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没有任何计划性,缺乏数学教师应有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其次,教师对教材没有进行充分深入的挖掘,没有了解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极易造成课堂中教学重难点不突出,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最后,有的教师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没有一个系统合理的认识,在教学中不能做到承上启下,不能通过新课回忆或复习先前的知识,更不可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情境创设不恰当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创设情境在特定情况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着创设不恰当情境的行为。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作为情境创设的依托,但是就整个情境来说,他们与本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联系不大,然而此时小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集中于他们所喜爱的卡通形象,对后面的教学内容不能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有些情境创设虽然可以与将要教授的内容相联系,但是所创设的情境过于庞大,不能令学生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者就是可以提出的问题太多,学生不能抓住重点提问题,这样就会对教师进行下一步教学的平稳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还有一些情境创设虽然能抓住重点,但是需要太多的时间,教师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甚至有些教师忽略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情境过于成人化。

2.3  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效果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今,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分普遍,无论是研讨课、公开课还是平常的教学,我们都可以看见小组合作学习的身影。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第一,在一些需要道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中,教师分发给学生小棒和圆片,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运用一一间隔的规律,探究怎样摆放能够使圆片的两边都是小棒?”由于道具的吸引力,许多小组在那边玩边讲话,真正进行讨论的小组很少,在进行小组结果汇报时,只有少数几个小组能够想出来,缺乏真正意义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第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分工失衡的现象。[1]由于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以及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而探究的问题又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之内,往往会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的现象,当教师让小组成员推荐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而小组其他成员却成了旁观者,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第三,学习任务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符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问题过于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答案,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问题太难,超越学生的认知范围,即使小组合作学习也没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小组合作学习自然缺乏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2):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5609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