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教育水平与地区经济实力的相关分析(3)

时间:2019-10-07 18:51来源:毕业论文
唐祥来(2006)运用Lucas生产函数对不同的教育层次的生产贡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在东部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在西部欠发达地区


唐祥来(2006)运用Lucas生产函数对不同的教育层次的生产贡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在东部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贡献,同时指出在中部地区应加大中等教育的投资力度 。刘钊和潘海生(2008)利用动态聚类法得出:我国各省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分类情况与我国传统的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区域划分基本一致,且各类别之间的差异显著 。蔡火娣和韩兆洲(2009)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广东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真实的长期均衡关系,广东省经济增长的高等教育发展弹性为1.045 。大多数研究是从国家层面或是各省之间的差异角度出发,而较少针对某一省域内教育和经济的关系,特别是中部省份;同时部分学者仅探讨了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忽略了其他层次的教育。因此,本文将以中部省份——河南的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探明河南在实现中部崛起的路程中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上述教育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我们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供了多种视角。
从宏观角度来看,教育发展会提高人力资本,由此会从两个途径影响经济增长:一是作为独立要素,人力资本提高会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二是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提高会促进国内技术的研发水平和对国外技术的采用,从而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从微观角度来看,公司往往根据雇员的学历年数安置其职位和付酬,而之所以用高职位和高薪雇佣高学历者源于认为他们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或至少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潜力。显然,雇员整体的较高受教育程度与受教育年限多的雇员处于较高职位会促进公司生产力的提高。
此外,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外部效应。从宏观角度看,这种外部效应表现为,通过教育提高后的较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会促进对物质资本的吸引与积累,从而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从微观角度考虑,受教育较多的个人往往会提高他们的受教育较少的同事们的生产力,而受教育平均水平较高的环境往往激发人们进一步学习和向教育投资,从而也会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
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往往还会形成具有发散型的正反馈机制:一方面为提高人力资本而进行的教育投资加速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增长经济又对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能为教育投资提供更多的资源。
(三)相关研究评述与展望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项事业呈现崭新的面貌,实现了河南崛起新跨越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317 元到2010年的24446 元的飞跃,同时教育业从弱到强,从恢复到完善,健康发展,教育事业成就斐然。河南的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是否也存在良性的互动关系呢?本文收集1980年至2010年河南省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实证分析。 教育水平与地区经济实力的相关分析(3):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4040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