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桦褐孔菌菌核内微生物分离与鉴定(4)

时间:2021-12-30 11:51来源:毕业论文
美国Applied Biosystems(AB)公司 电泳仪 041BR 美国伯乐公司 Bio-Rad凝胶成像仪 Universal Hood II 美国伯乐公司 1。3方法 1。3。1 PDA培养基的制备 称取所需重量的马铃薯

美国Applied Biosystems(AB)公司

电泳仪 041BR 美国伯乐公司

Bio-Rad凝胶成像仪 Universal Hood II 美国伯乐公司

1。3方法

1。3。1  PDA培养基的制备

称取所需重量的马铃薯,削去外皮,切成片状,煮沸30 min,用四层纱布过滤,按重量比例加入琼脂和蔗糖,加热融化后补足水至刻度(配制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配好的培养基121 ℃灭菌20 min备用。

1。3。2桦褐孔菌菌核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1。打开超净台的紫外灯对超净台进行消毒,并盖上布帘,大约15 min后掀开布帘,关闭紫外灯,打开玻璃并开启适宜档位的风速,吹10 min左右后关闭;

2。在超净台内用浓度为75%酒精对双手进行消毒,然后用相同浓度的酒精将菌核外表擦拭消毒,用消过毒的刀片切取小块的菌核组织块,将切下的组织块接到PDA试管斜面上并放置恒温培养箱设置到28 ℃进行培养;文献综述

3。定时观察生长状况,将组织边缘长出的真菌转移到新得培养基上进行纯化,纯化后的菌种再转接到新的PDA试管斜面上,同样条件培养几天后转至4 ℃冰箱保存备用。

1。3。3桦褐孔菌菌核内微生物的形态学观察

1。取纯化后的8株菌,分别接种到24个PDA平板中,每株接三个平板并标序;

2。将接过菌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28 ℃下培养;

3。待其生长3-5天至一定程度后,选择同一时间点观察记录菌落大小、颜色、菌丝生长情况等并拍照;

4。挑取菌落上的产孢结构置于载玻片上,制成新鲜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孢子体的形态,并用显微成像系统记录图片。

1。3。4内生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1。 DNA的提取:

(1)在超净台中,用事先已经过高温灭菌并放置烘箱中干燥过的竹签从平板上刮取8种菌株的菌丝于8支离心管中并标序,注意尽量刮取菌丝生长的最边缘部分,每株约0。05 g;

(2)用试剂盒提取DNA:

A。将离心管中的菌丝分别加入到8个研钵中,加入液氮充分研磨至细密的粉状,进行此过程的同时准备8支新的离心管重新标序,用适宜量程的移液枪在新的离心管中加入700 μL缓冲液GP1并盖紧管盖,将水浴锅温度调至65 ℃,待水浴锅温度上升至65 ℃并保持稳定时,将离心管放置水浴锅中水浴20 min,水浴过程中摇晃离心管数次使样品充分混合;

B。水浴结束后,取出离心管迅速加入巯基乙醇使其终浓度为0。1%,然后将研钵中的粉末加入到对应的离心管中,盖紧管盖使劲摇晃使菌粉和液体充分混匀,然后水浴20 min;

C。加入700 μL氯仿,同样用力摇晃离心管,在离心机12000 r/ min下离心5 min;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D。将离心后管中的上层水相用移液枪小心地转入到一个新的离心管中,加入700 μL缓冲液GP2,摇晃至充分混匀;

E。将混匀的样品迅速转入到吸附柱CB3中,12000 r/min下离心30 s,倒掉离心后的废液;

F。向吸附柱中加入500 μL缓冲液GD(使用前已加入无水乙醇),12000 r/ min下离心30 s,倒掉废液,将吸附柱放入收集管中;

G。向吸附柱CB3中加入600 μL漂洗液PW(使用前已加入无水乙醇),12000 r/ min下离心30 s,倒掉废液,将吸附柱CB3放入收集管中;

H。重复步骤G;

I。将吸附柱放回收集管中,12000 r/ min下离心2 min,倒掉废液。由于漂洗液中残留的乙醇会影响后续的酶反应(酶切、PCR等),所以需要将吸附柱置于室温直至彻底晾干吸附材料中残余的漂洗液。 桦褐孔菌菌核内微生物分离与鉴定(4):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8772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