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霜霉病不同发病程度条件下黄瓜叶围细菌数量比较分析(2)

时间:2020-11-06 11:25来源:毕业论文
叶围微生物是Blackman在1981年的时候将其引入到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又可称其为叶面微生物和叶表微生物,即生长在植物叶片周围的微生物。人们对于植物的

    叶围微生物是Blackman在1981年的时候将其引入到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又可称其为叶面微生物和叶表微生物,即生长在植物叶片周围的微生物。人们对于植物的根际微生物的研究比较丰富,对于叶围微生物的研究比较迟后,远远落后于对植物根围的研究。最近兴起的生物防治对于也为微生物及其微环境的研究有了一些不错的进展。

    黄瓜霜霉病是温室黄瓜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它的发病频率也相对较高,主要危害的部位为黄瓜的茎和叶。从温室的前沿开始发病,发病的植株中下部的叶片反面会出现淡绿色如水渍一般的绿色小斑点,然后病斑会开始变大,从叶片的正面也会逐渐的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斑会转变成黄褐色,由于黄瓜叶脉的区域限制作用,往往病斑会以多角形的形状出现。如果环境潮湿,病斑会出现灰褐色或紫褐色的霉层,随着病情的加剧,病斑互相连接成片,叶片就会干枯直至死亡。

    黄瓜霜霉病的致病菌为鞭毛菌亚门的假霜霉属真菌,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假霜霉属。菌丝体生长在寄主细胞之间,用指状的吸器深入到寄主细胞的内部吸取养分。孢囊从气孔中伸出,1~5根成簇丛生,主干的基部有些膨大,没有颜色,末端小梗直或微弯,上生孢子囊。孢子囊椭圆形或卵圆形,淡褐色,顶端具乳突。孢子囊在水中萌发时产生6~8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椭圆形,生有双鞭毛,能在水中游动,游动一段时间后,鞭毛收缩,变成圆形静止孢子,静止后产生芽管,由气孔侵入寄主。卵孢子散生于叶组织中,球形,淡黄色,壁膜平滑,在自然情况下不易出现。

鞭毛菌亚门的假霜霉属真菌会侵害黄瓜叶片细胞,从而就引起了黄瓜霜霉病。病菌是营寄生的活体专性寄生真菌,雨水和气流即可为该病菌的孢子囊传播。在大棚中,人们的活动为霜霉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该菌会从黄瓜叶片的气孔处入侵。当气温等条件因素适宜时,病菌病菌就会不断地产生孢子囊,从而产生更多次的侵染。影响黄瓜霜霉病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栽培管理和品种抗病性、气候条件。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孢子囊在30~50℃范围内即可生长,21~24℃是孢子囊最适宜的萌发温度。10~28℃为病菌侵入的温度范围,最适温度为16~22℃。当气温在20℃时,潜育期仅4~5d,而高温或低温则需8~10d。孢子囊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5~19℃。在田间,温度为16℃即可发生病害,当温度达到20~24℃时,该病即可流行。在温度低于15℃或者是高于30℃时,发病情况会受到抑制。湿度也是影响病菌生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当湿度较低时,病菌不能产生孢子囊。当湿度达到83%时,经过4小时,病菌即可产生孢子囊。湿度越高,孢子囊形成的速度也就越快,形成的数量也就越多。有水滴的存在,孢子囊才可萌发,有水滴的帮助,孢子囊即可进行一系列的动作,即可形成、萌发和入侵。一旦有植株染病,经过4-5次的再次侵染,就会对黄瓜植株造成极大的危害。

黄瓜霜霉病属于高湿病害,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在1~32℃之间均可侵染发病,以20~27℃最适宜发病[2]。孢子囊入侵黄瓜细胞组织的时候,孢子囊会在黄瓜中暂时的存留,影响孢子囊的萌发率、个数、入侵的速度的决定因素是水分和温度。当湿度很高的时候,孢子囊的产生速度就会很快,达到80%以上时会产生数目十分巨大的孢子囊,当湿度进一步提高时,产生的速度也就会更加快。当黄瓜叶片上有水膜存在时,只要能够存在2小时,孢子囊即可入侵黄瓜细胞并萌发。

霜霉病不同发病程度条件下黄瓜叶围细菌数量比较分析(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6439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