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大麦籽粒无机磷含量的种质资源筛选(3)

时间:2020-05-03 21:51来源:毕业论文
王中华在对诱发获得的突变体进行植酸含量测定时发现:一类突变体lpa1在植酸含量降低的同时,无机磷含量增加,而总P量保持不变;另外一类突变体lpa


王中华在对诱发获得的突变体进行植酸含量测定时发现:一类突变体lpa1在植酸含量降低的同时,无机磷含量增加,而总P量保持不变;另外一类突变体lpa2植酸含量降低的同时,不仅无机磷含量增加,而且肌醇磷酸的含量也增加,总P量也保持不变(Raboy, 1997)。由此表明这两类突变属于不同类型的突变。遗传分析结果表明:lpa1和lpa2都属于隐性突变(Larsonet al., 1998, 2000; Raboy et al., 2000),并且符合孟德尔遗传的分离规律。小麦属于lpal突变型,植酸下降比率在48.2%-74.7%之间。突变系种子植酸磷的含量比对照减少50%以上,而总磷保持不变,无机磷含量明显上升,超过1.0mg/g,而一般作物种子中无机磷含量小于o.5mg/g。
继从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及大豆中筛选LP突变体之后,王雪艳来'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在我国开展了高无机磷玉米等作物的突变和筛选工作,提出了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筛选的参考程序。为了获得更多的低植酸材料,一些研究者开始对γ射线辐射、甲基磺酸乙酯(EMS)及叠氮钠等诱变处理成功获得了低植酸突变体,也证实了大麦品系遗传背景的差异对诱变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一些无机磷含量明显较高的品系,继续对其进行连续加代的鉴定筛选,以获得可稳定遗传的高无机磷含量的突变株系。诱变技术在有效创造特异突变基因资源和培育高无机磷品种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杂交、回交以及单倍体选育等手段对突变株进行改良或通过分子手段对其进行定向修饰,以减少因植酸含量降低对植物引起的生物学负效应,会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另外, 人们研究发现, 肌醇-1-磷酸合成酶(myo-inositol P1 synthase, MIPS)基因拷贝数及分布在3种作物中也有所不同:大麦和水稻的MIPS基因为单拷贝, 玉米为分散的多拷贝,玉米的MIPS基因中有1个位于1S染色体上,大麦的MIPS基因位于4H染色体上,而水稻则位于第3染色体上。这3种作物的MIPS基因具有同源性;玉米位于1S染色体上的MIPS基因与lpa1位点紧密连锁, 而大麦和水稻MIPS基因位点则与lpa1位点相距较远(Larson and Raboy, 1999;Majumder et al.,2003)。
杨宋蕊利用不同剂量的高能混合粒子场(CR)、7Li离子束和Y射线诱发2个冬小麦基因型中原9号(zYg)和中优9507(ZH7),以获得高无机磷突变,并分析纯合突变体的无机磷含量和DNA水平等特征,为低植酸小麦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Souza等(2003)研究表明,植酸的含量取决于植物的品种、成熟期、加L程度、气候、土壤以及生理状态等。同种作物不同品种间磷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LolaS等,1976)。植酸含量与其他养分含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研究报道的文献资料较少。研究发现大豆中植酸的含量与其中的蛋自质、锌、钙含量呈负相关,与粗蛋自、铁含量呈正相关。李春喜等(2004)研究发现在环境条件一致下,小麦的植酸含量与其基因型有着显著的关系。大豆研究表明,大多数情况下,环境和遗传因素决定总磷含量,进而影响籽粒中植酸磷的含量。但部分品系在总磷含量相近的情况下,植酸磷积累水平却存在明显差异。 大麦籽粒无机磷含量的种质资源筛选(3):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5089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