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植物对重金属锌的吸收及其体内积聚特征研究(2)

时间:2018-09-13 20:50来源:毕业论文
2.1 实验原理 5 2.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实验原理 5 2.1.2 消煮法实验原理 5 2.2 实验 材料 及实验器材 5 2.2.1实验材料 5 2.2.2实验仪器与试剂 5 2.3 实验方法与操


2.1 实验原理    5
2.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实验原理    5
2.1.2 消煮法实验原理    5
2.2 实验材料及实验器材    5
2.2.1实验材料    5
2.2.2实验仪器与试剂    5
2.3 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6
2.3.1锌标准曲线的绘制    6
2.3.2植物叶片样品的消煮    6
2.3.4数据处理    7
2.4 本章小结    7
3. 结果与分析    8
3.1 植物叶片内锌含量与吸收量的动态变化    8
3.2 三种植物对锌吸收量对比    9
3.3 本章小结    11
4. 结论与展望    12
4.1 结论    12
4.2 展望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土壤是一种极为重要、且富有生命的有限资源,土壤质量的保护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1]。其中,重金属污染当属土壤污染中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最大危害的一类污染。近年来,我国多地接连发生了重金属污染事件,2008年至今,贵州独山县、湖南辰溪县、广西河池、云南阳宗海、河南大沙河、山东临沂等地均报道有砷污染事件;深圳交警也曾体检显示其体内铅浓度高出常人100多倍,同类事件接连发生。重金属元素是一种潜在的污染物,很难被土壤微生物降解,一旦土壤被污染,其治理将非常困难,因此,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对于区域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农业的合理布局和规划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具有现实性和理论意义[2]。
土壤-植物系统是生物圈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土壤环境研究的主要对象,进入土壤的这些重金属将直接污染土壤并影响其正常使用功能,同时还可能通过食物链放大效应,进而对植物正常生长甚至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生态系统可以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起到一定净化作用,但当污染负荷超过环境容量和阈值时,它的生物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严重时会丧失生产力,甚至会降低环境中空气、水和食物的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污染所带来的环境负效应也日趋凸现,公路沿线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更是倍受关注。近年来,汽车尾气、公路扬尘等造成的公路两侧土壤-植物系统的重金属污染,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胁迫效应问题也日益暴露。目前,国内外有关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同时国内外有关公路两侧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已开展了部分研究,但公路绿化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西安市城区交通量迅速增加,繁忙的公路交通使得汽车尾气排污问题日趋明显,有必要对可能造成的重金属积累以及潜在的生态危害进行深入研究。此外,植物修复这一绿色技术以其具有传统的土壤治理方法(如客土法、淋溶法、吸附固定法等)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投资和文护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不破坏场地结构、不造成二次污染、具有双重经济效益等[3],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环境修复技术与工程科学的热点和前沿领域。
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的污染治理手段,既有较高的生态效益、易于被大众接受,又有成本低、甚至可以获得一定经济回报等优点,更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而迅速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并且开始进入产业化初期阶段。植物修复的关键是超积累植物的寻找、开发和应用。超积累植物具有很强的重金属忍耐和吸收能力,尤其是植物的地上部分(Brooks et a1., 1979; Jaffré和Schmid, 1974),这部分的重金属含量一般为普通植物的10-500倍(Shen和Liu, 1998),这也是利用植物提取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基础(Baker et a1., 1994; McGrath, 1998; McGrath et a1., 1993; Schwartz和Morel, 1998)[4]。 植物对重金属锌的吸收及其体内积聚特征研究(2):http://www.youerw.com/shengwu/lunwen_2306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