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舆情演化规律研究(6)

时间:2021-03-12 22:30来源:毕业论文
2.2 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 文献综述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舆情的演化规律。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以及受众对事

2.2 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文献综述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舆情的演化规律。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以及受众对事件参与主动性增加,网络逐渐作为受众表达观点的主要平台,而存在于间,存在于大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的街头巷尾的议论之中的传统媒体渐渐不在是舆情传播的主要平台。因此,鉴于目前绝大部分的社会舆情都是网络舆情,对于网络舆情基本理论的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2.2.1 网络舆情的基本含义

舆情也可以称为“舆论情况”,指在一定的历史时间、社会空间内,围绕社会事件的形成、发展和异化,作为主体的公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公众关于社会中各种问题、现象所表达的情绪、意见、态度和信念等表现的总和[31]。学者郝英杰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内容上,舆情是公众针对社会事件的群体性心理活动的表达;在本质上,舆情是公众与政府部门之间利益关系的负载体现[32]。本文中,对舆情的界定借鉴了刘毅的《网络舆情研究概论》,舆情是由个人以及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社会空间和历史阶段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事件所持有的多种情绪、观点、期盼和态度交错的总和[33]。

其中,网络舆情的概念源于舆情,并对舆情的概念加以扩展。也可将网络舆情定义为:以网络为平台,以事件为内核,是网民观点、意见、态度、情感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于互联网上[34]。 将这个概念扩展来看,学者史波将网络舆情定义在“一定时期和互联网空间内”,社会事件则具体为“对自己关心或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尤其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35];学者谭为认为,情绪、意见和态度是有“一定影响力、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36]。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舆情演化规律研究(6):http://www.youerw.com/jisuanji/lunwen_7141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