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方式的演变及现实启示(2)

时间:2021-12-21 11:22来源:毕业论文
平均zhuyi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自古以来平均zhuyi思想就已经根深蒂固,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季氏》)就可以看出人们的平均zhu

平均zhuyi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自古以来平均zhuyi思想就已经根深蒂固,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季氏》)就可以看出人们的平均zhuyi的思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也就是说,只有粮食能够满足人们的正常需要时,人们才会考虑到礼节,老百姓只有吃饱穿暖,才能知晓荣誉和耻辱。一定社会的文化决定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古代的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而小农经济收成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勤奋劳动,还有一部分取决于老天的恩赐,所以当人们不能把今年和往年的收成作比较时,人们会把人与人之间的收成拿来比较,当发现自己和别人有较大差距的时候,就易产生不满心理,而倾向于收获的平均。

其次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中国古代社会里,等级制度十分的森严。在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都有严格的等级。不同的级别享有的权利也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平均zhuyi倾向,像太平天国起义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口号,等等。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水平较为低下,农民本身的思想也存在着局限性,不可避免的这种起义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当太平天国起义成功后,还是想着自己当皇帝,还是剥削别人。这就进入了一个怪圈:剥削的不平等——斗争——新的剥削的不平等——再斗争。这种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导致了分配的不公平,平均zhuyi也就慢慢的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心理结构。文献综述

   (二)实行平均zhuyi分配方式的弊端

建国初期的平均分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平等,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但是这种收入分配政策对劳动者的积极性是不利的。古语有云:“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可见在古代人们崇尚的是中庸之道。但是这种思想容易导致生产力受挫,普遍受穷。1957年至1977年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农村体现为:农民作为集体生产成员的一份子,在集体领导下付出力所能及的劳动,并按公分取得劳动报酬。在这种不区分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的分配原则下,极大的抑制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这样就容易造成巨大的浪费和经济发展的缓慢。在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情况,人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是在所难免的。当时的情况,能够维持人的基本生存就已经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更不要提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所以根据当时的国情,我们就需要调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收入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只有实行促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分配制度才能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才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可能。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和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紧紧了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它放在了一切工作的首位。我国目前处于社会zhuyi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短时间里不会改变。改革开放以前,对非公有制采取了简单排斥的做法,对基本国情的认识超越了社会zhuyi初级阶段的实际,从而采取了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按劳分配的原则是指社会在分配个人消费品的时候,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分配制度是伴随着经济制度的确立而确立的,我国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与之相对应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是由中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符合我国的国情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方式的演变及现实启示(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8678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