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城市住区公共设施配置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2)

时间:2019-07-21 14:04来源:毕业论文
21世纪以来,随着服务性政府友好型城市建设理念流行,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现状、影响因素、规划布局、配置标准以及配置评价等


21世纪以来,随着“服务性”政府“友好型”城市建设理念流行,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现状、影响因素、规划布局、配置标准以及配置评价等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住区内营利性公共设施配置齐全,公益性服务设施明显不足,与居民日益多样的需求脱节,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无法保障。地区间服务供给不均[5],市中心的住区周边往往具备较完善的公共设施,在城郊结合处的新城区需要依赖自身解决日常需要,对公共设施种类、规格要求较高。 南京城区内住区公共设施的配置情况与其他旧城改造发展起来的大城市相似,新旧住区混杂,设施配置数量不足、类型单一、住区内布局不合理、地区间分布不均等问题,配套供应模式和城镇居民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又作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要为省内其他城市的建设做出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特选南京城区公共设施的配置为案例研究,在江苏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借鉴美国和南京河西、北京方庄、杭州杨家牌楼、广州等地的成功案例,提出制度上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技术上完善规划设计体制等举措。1. 城市住区公共设施配置现状调研 1.1 研究样本的选择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地区的长江下游,目前常住人口总量超过 820万人,人口密度超过1215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居住相当集中。根据南京城区建设实行旧城改造、新旧住区混杂的特点,将住区建设年代分80年代、90年代、21世纪三个时段,各选五处进行调研,既能在空间上基本涵盖市中心五区——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雨花台区,也能在时间上反映住区公共设施配置的历史发展。 表 1  样本住区的选择及概况介绍 小区名称  建设年份  建筑类型  居住人口  总户数  老龄化率  物业管理 瑞金新村  1985年  多层  1.1万平方米  560户  60%  ★白下房产局 艺苑村  1985年  多层  2.5万平方米  540户  80%  ★南湖街道 利民村  1986年  多层  3.3万平方米  720户  90%  ★南湖街道 康福村  1986年  多层  3万平方米  700户  90%  ★南湖街道 东升村  1986年  多层  3.5万平方米  760户  90%  ★南湖街道 莫愁新寓  1993年  中高层+跃层  5万平方米  320户  40%  ★城建集团 上海路新村  1995年  中高层  3.8万平方米  240户  30%  ★鼓楼房管局 西桥小区  1996年  中高层  3万平方米  200户  40%  ◇随园物业 金宝花园  1998年  高层  4.4万平方米  300户  25%  ★城建集团 鼓楼新村  1999年  中高层  3.1万平方米  200户  30%  ★城建集团 金鹰国际花园  2001年  超高层+别墅  9万平方米  1000户  10%  ◇金鹰集团物业 香格里拉花园  2003年  超高层  22万平方米  5000户  10%  ◇金大地物业 春江新城  2005年  高层  70.8万平方米  8000户  10%  ★雨花台房产局 朗诗国际  2009年  高层  26.6万平方米  5000户  20%  ◇朗坤物业 雅居乐花园  2009年  高层  14.2万平方米  3000户  20%  ◇雅居乐物业 注:老龄化率为大约百分比;物业管理★为基层政府机构,◇为民营地产企业 1.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情况 为调查居民日常使用公共设施状况,分别从人口统计特征(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满意度等方面设计了共19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在比较繁华的新街口、夫子庙、紫金山地区和比较偏僻的南湖及清凉门、中华门附近发放共 300份,由于是现填现收,回收率 100%。调查对象为 25 岁以上的人,受教育状况依据年龄段分成45岁以下本科学历以上居多和 45岁以上高中及中专、大专为主,其中超过七成的人职业是个体户和企事业单位职员,两成从事科教文卫工作,不到一成的人是公务员。 1.3 住区公共设施的配置现状 城市住区公共设施按照服务功能分类,一般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八大类,尤其是为老服务设施在老龄化高的中国社会极为重要,现对15个住宅区从建设年代上分三个时段对公共设施的配置现状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时段  类型  规模标准  空间布局 80年代 教育  两“村”设一处幼儿园,“社区”设一所小学和中学 各项“社区”共用设施集中配置在“社区”中心地区,辐射“社区”内各村 医疗  两“村”设一间诊所,“社区”设一家医院 金融   “社区”设一家储蓄所、邮政所 商业  “社区”设一处集贸市场 管理  “社区”设街道办事处、基层派出所,无汽车停车点 市政  每“村”设多处垃圾收集点,“社区”设一处变电所和垃圾站 90年代 教育  一千米内多所幼儿园、小学,1-2所中 住区中心为居民广场和地上停车场,独立拥有管理和市政设施,外部街道环绕分布营利性设施。 医疗  一千米内多间诊所,1-2家专科医院,有的邻近综合医院 金融  一千米内1-2家全国性银行和一家邮电局 商业  一千米内一处集贸市场和学校附近几家小店 文体  一千米内一处室内外活动场所、养老院 管理  一处居委会和物业管理,有地上停车场 市政  设多处垃圾收集点,一处公厕、变电所和垃圾站 2000年后 教育  一千米内多所幼儿园、中小学,有的邻近大学 住区设一条商业街设置商业文体和管理设施,隔开几块区域满足不同消费人群,教育、医疗和金融设施布置在外围,市政设施分散在住区内。 医疗  一千米内多家诊所和专科医院,至少一家综合医院 金融  一千米内多家银行,一处邮电局和证券交易所 商业  一条商业街和至少两处集贸市场,有的设大型商场 文体  一千米内设影剧院、书店、体育馆和室内外活动场所 管理  划分区域各设一处居委会,有地上地下停车场 市政  多处公厕、垃圾收集点和变电所,一处消防站和垃圾站 注:80年代小区名字都为“村”,由4-6个邻近“村”组成“社区” 。 依据表 1和表 2的调研数据,总体分析比较发现,三个时段建设的住区公共设施的配置状况各有差异,这与城市各个时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居民的居住需求、住区公共设施的规划配置理念的不同直接相关。但各个时期都普遍都缺乏的是社区养老设施的配建。其中具体情况:80年代建设的住区主要是政府进行建设管理,住户多为下乡户和离退休人员,虽然是多层住宅但容积率高,公共设施种类缺乏、数量不足,基本没有文体娱乐设施及社区服务设施,多是几个住区共用一处服务等级较高的公共设施;90年代开发建设的住区开始有地产企业参与,楼层增多但容积率下降,出现地上停车场和室内外活动场所,公共设施基本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但营利性设施居多,公益性设施比较缺乏;2000 年以后的住区基本由地产集团建设经营,占地面积广,楼层大多突破 20 层,容积率普遍低于3,绿地率 50%-60%,住区平面布局经过规划设计,公共设施配置比较齐全,住户多为 70后。  整理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制成饼状图(见图4)和比例表分析居民对公共设施的使用满意情况。 城市住区公共设施配置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3614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