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江苏省食品加工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3)

时间:2019-07-20 21:41来源:毕业论文
(二)食品加工业生产效率相关研究1.食品加工业生产效率实证研究实证分析是研究生产效率的前提,目前国内学者多选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随机前沿模


(二)食品加工业生产效率相关研究1.食品加工业生产效率实证研究实证分析是研究生产效率的前提,目前国内学者多选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随机前沿模型以及 Malmqiust指数模型来测算食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多表明我国食品加工业依赖于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取得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赵燃等,2008;靖飞、俞立平,2009;李鹏、曾光,2012)。此外,赵燃等(2008)的研究还显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效率、规模效率及技术变化要高于“三资”企业。张莉侠、孟令杰(2006)与刘志雄、何忠伟(2009)对我国食品加工业技术效率进行测算,结果均表明测算期间我国各地区食品加工业技术效率呈上升趋势,同时刘志雄、何忠伟(2009)的研究还表明各地区食品加工业差距越来越小,技术效率呈收敛趋势。以上的有关研究基于全国角度,属于宏观层次的研究。由于全国各省市间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导致研究范围比较宽泛,提出的对策针对性不足。因此不少学者基于区域的角度,从中观层次对各省份食品加工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靖飞等(2010)结合 DEA模型及 Malmquist 指数方法,得出 2003-2007 年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增加,但其规模效率大幅降低的结论。陈银娥、曾小龙(2014)的研究表明 2003-2012年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 TFP 增长依赖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贡献相对较低,对各细分行业分层聚类可以聚为四类。陈诗波、李崇光(2007)基于 DEA 模型进行静态研究,结论与上文相似,表现为 2005 年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综合效率较低,但规模效率较高。王艳华等(2010)与杨兴龙等(2012)的研究结论也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源自技术进步,且王艳华等(2010)的结论进一步显示 2005-2007年吉林省食品加工业技术有效,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2.食品加工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自经济学诞生以来,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早期学者认为经济增长是自然资源、劳动力以及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资本起决定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索洛于 1957 年提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开创了效率研究的新纪元。对于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多数研究聚焦产业集聚、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企业盈利能力、对外开放程度及 R&D 投入等。
研究认为,产业集聚一方面会带来技术外溢、资源共享等优势(战炤磊、王凯,2012),另一方面会带来企业间竞争加剧,原材料争夺激烈等问题降低生产率(于海龙、李秉龙,2012),因此产业集聚对于生产率的作用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企业规模对于生产率的影响分为三个派别,分别有大企业观,以熊彼特主义为代表,即大企业更有能力研发新产品,带动技术创新,如赵燃等(2008)的研究,论证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中小企业观,即中小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带动者(战炤磊、王凯,2012);以及适度规模观,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能确定,要根据企业规模所处阶段进一步判定。资本密集度方面,一般认为其会对技术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即人均拥有的资本越多,越有可能拉动该行业的技术效率(杨兴龙等,2010)。企业盈利能力对于技术进步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于海龙、李秉龙,2012),可能是由于盈利能力较高的企业技术水平已经较为先进,对前沿面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姚升、王光宇(2014)认为出口依存度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技术进步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而梁盼盼(2015)于其硕士论文中,论证了对外开放程度对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两者结论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行业不同及指标选取不同。R&D 投入对生产率及技术效率会产生负向影响,但对技术进步影响为正,可能的原因为研发投入虽能提高技术,但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对生产率及技术效率的即时影响表现为负(李春顶,2009)。 江苏省食品加工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3):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3600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