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福州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政府责任的研究(3)

时间:2018-04-21 20:39来源:毕业论文
2.集聚八闽风情的文化口承语言民俗 1924年,郑振铎先生在商务印书局出版了著名的《紫玉钗》等剧本,在书中正式将闽班改为闽剧。闽剧起于闽海一带,


2.集聚八闽风情的文化口承语言民俗  
1924年,郑振铎先生在商务印书局出版了著名的《紫玉钗》等剧本,在书中正式将“闽班”改为“闽剧”。闽剧起于闽海一带,通常叫做“福青戏”,由昆山腔、弋阳腔与福州当地的方言小调几者彼此渗透、融为一体。音乐曲调细腻柔婉、明快活泼、高昂激越。传统曲目并非一成不变,新创作的曲目十分丰富,是福州城市文化的缩影。
福州的地方曲艺曲种有福州评话,有说有唱,基本唱腔有序头、吟句、诉牌这三种,以饶钹、竹箸、斑指、折扇、醒木为道具,演出方式方便灵活。传统书目数以百千计,内容丰富多彩,很多书目源自里巷趣闻轶事,大多反映了福州 乡土人情风貌,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十番乐,一种民间音乐,又称“十欢”、“十番伬”,是福州古老的地方音乐,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曲调轻松活泼,节奏感强,粗犷热烈,又不失和谐,幽雅抒情。曾巡演流传至港澳、东南亚及台湾等地,深受人们喜爱。
3.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工艺民俗  
福州的脱胎漆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与江西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瓷器合称中国传统工艺品三宝,有着非凡的艺术魅力;福州脱胎漆器、角梳和纸伞是福州“三宝”。福州脱胎漆器是以其轻巧、造型别致、色彩艳丽闻名于世,并在民风民俗、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实用功能、海外贸易等多个方面,均反映出福州特有的民俗特点,它深刻地融合了福州传统历史文化,是先人智慧和地域特点的集中体现,是多种文化的积淀的产物 。
福州寿山石雕是传统的雕刻工艺品,它的创作题材丰富,雕刻技艺一代代趋于成熟,与脱胎漆器、软木画并称“榕城三绝”。寿山石的起源最古老的应为南北朝,是在一座南朝墓葬出土的石猪;唐五代国家繁荣昌盛,寿山石雕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因为佛法在唐代的兴盛出现了用寿山石雕刻的佛像、法器及小摆件;宋代除摆件外,还开始刻制人物、动物、各种器皿及什件,被列为贡品;元代,寿山石以其洁净如玉被雕刻成印章。清代是寿山石雕发展的昌盛时期,除人物、动物、器皿外,又多了山水、花鸟、博古印钮等,雕刻工艺也逐代有所发展 。至现代,寿山石雕工艺技法多样,博采众长,融合了国画和其他民间工艺艺术精华,构思精巧,花色繁多。
4.利于祖国统一的信仰民俗  
福州,是著名的海外侨胞侨乡和台湾同胞的祖籍所在地。他们地缘相近、文缘相承、血缘相亲、商缘相连。不仅有着共同的信仰奶娘,同时也信奉妈祖的保佑。因此,在信仰习俗上与港澳台侨胞们相近,对于祖国的统一大业更加有力。
(三)福州民俗文化的特征
1.兼容性强
福州地区的民俗文化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形成的。它兼容了史前的昙石山文化、晚清的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更与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等,不同的文化汇聚一起,不断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福州特征的文化。
2.富有多样性
 福州有着多元性的民俗文化主题,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形成了闽越文化、闽都学术、船政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的文化。在饮食、婚丧嫁娶、语言等方面有着闽都文化的鲜明特征。
3.开放性强
福州的民俗文化虽然是在福州本地形成的的乡土文化,但是由于它处于沿海,受海内外文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它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接受了许多海外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并且不断加强与外界的合作和交流,丰富了自己的文化。 福州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政府责任的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1379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