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均衡视野下的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以上海市为例(2)

时间:2024-01-24 22:11来源:毕业论文
12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 前 言 1。1 研究缘起 笔者自2016年9月起分别在上海市A学校和J小学实习,主要接触语文和班主任工作。在实习的过程中,我

12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  前  言

1。1 研究缘起

笔者自2016年9月起分别在上海市A学校和J小学实习,主要接触语文和班主任工作。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小学教育阶段,城区学校的教育质量远远高于乡村学校,到了初中,这种差距更大,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尤为突出。为缩小这一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笔者认为均衡城乡基础教育的资源配置很有必要。选择这样一个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笔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考。近年来,我国对基础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特别是制定并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新机制,为我国乡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1]而上海作为国家教育改革的试验区,承担着先行和创先的责任。上海教育的改革以育人为核心取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上海育人模式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2]诚然,在上海绝大部分学校有着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物质条件,但仍有不少远郊的乡村学校缺乏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缺乏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因此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来自优O尔P论R文T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其次,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思考。基础教育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公平地享受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的权利。为实施这一理念,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了“就近入学”的法律条文。近几十年来,“就近入学”原则也就成为了我国配置教与也育资源的唯一方式。然而这种按户籍划分学区的做法虽有其可取之处,但在实际操作时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就近入学确实保障了孩子们都有学可上,但不能保障让每个孩子上好的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最后,是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思考。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渗透到教育领域,衍生促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在这种格局中,不仅对城乡基础教育的资源配备标准截然不同,就连城乡教师的待遇也不统一。[3]一些有实力的家长宁愿花高额的借读费也要把孩子送去城区学校就读,一些乡村学校教师大量流失,生源流失严重,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理念。在古代,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体现了朴素的教育民主理念;孟子“ 圣人与我同类者 "的主张,体现了人人智力平等的思想。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被认为是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人,主张女子应与男子受平等的教育;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民的教育权利。

1。2。2 实践意义

基础教育改革是关乎民族振兴的“国计”,也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生”。[4]均衡配置城乡学校的教育资源能最大限度的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对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性意义。

首先,均衡配置城乡学校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人人生而平等,我们要从精英教育理念转化为对全民教育的关注,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利学习的环境。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能减少城区学校资源浪费现象,让优质的教育流入乡村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均衡配置城乡学校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城乡间的统筹发展。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能突破唯城区学校为主导的单一模式,让乡村学校从边缘地带逐步向中心地区靠近,成为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同时,均衡配置资源能使城乡学校由独立分割状态向整合学习的模式转变。一方面,城区学校起带头作用,输出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农村学校教师去好学校取经学习,这样既能促进城乡学校间的相互交流,又能对双方学校起督促作用。 均衡视野下的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以上海市为例(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20113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