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中班幼儿如厕盥洗问题及对策研究(2)

时间:2023-07-09 11:23来源:毕业论文
18 3。家庭合作 18 六、小结 19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1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1。研究背景 在学前阶段的关键期中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

18

3。家庭合作 18

六、小结 19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1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1。研究背景

在学前阶段的关键期——中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显得至关重要,而如厕、盥洗环节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生活中,中班幼儿如厕盥洗环节的开展现状到底是怎么样的?其中存在着哪些问题?我们又该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论文网

2。研究目的

(1)有助于人们发现幼儿如厕盥洗时存在的问题

(2)有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指导进行保育工作

(二)研究意义

1。对幼儿的意义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所有的教育只有变成一个人的习惯时,才会长久地发挥作用,才会变成决定一个人行为的能力。幼儿时期的各种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时,教育才算是有效的教育。如果把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入园、早操、户外活动、点心、集体活动、区域游戏、午饭、午睡、自主游戏、离园比作是一串串美丽的音符的话,那么如厕、盥洗这些小环节就是串联音符的五线谱。音符配合着五线谱才能够演奏出曼妙的歌曲,同样,有了如厕盥洗的串联,一日生活环节才会顺畅。还要关注的一点是,如厕、盥洗环节占了幼儿一日生活大约50%的时间,可以说这些环节直接影响着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所以,通过本次研究,有利于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如厕盥洗时的具体要求,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倾向,为以后的文明生活奠定基础。

2。对教师的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有助于教师发现幼儿如厕盥洗时存在的问题,提高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过程中的指导行为,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形成专业化素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可行性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可行性分析

三、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内容

1。研究内容

(1)如厕盥洗的概念界定

○1如厕

如厕,文言,“上厕所”的意思。“如”,在古语里有“遵从、依照”的意思;如厕,就是解手。通俗来说,就是尿尿、大便的意思。

○2盥洗文献综述

盥洗,通常是指洗手或洗脸,在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将其解释为洗手和漱口两个部分。

2。研究对象

中班幼儿处于小班和大班的过渡阶段,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其自身的差异性。比如中班幼儿掌握的词汇量大幅度地增加,言语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此时的幼儿能用清楚的、连贯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谈话的内容也很广泛,想象丰富。另一方面,中班幼儿掌握了运动的能力,能在身体的活动中得到这方面的满足,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中班时期,出现了各种主要的动作形式,幼儿在不断地联系、运用的过程中使动作逐渐灵巧、精确起来,从笨拙慢慢地向灵巧发展。因此,综合考虑到中班幼儿在语言、动作发展等几个方面相对于小班、大班幼儿的差异性,最终选择中班幼儿作为本次观察研究的对象,并以杭州市学正幼儿园8个中班为例。 中班幼儿如厕盥洗问题及对策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8430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