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3)

时间:2023-04-22 21:50来源:毕业论文
现实背景 当今的中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社会变革的冲击下谈及公民的责任意识

现实背景

当今的中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社会变革的冲击下谈及公民的责任意识,不排除有一批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但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和淡漠的确成为一个大问题。有部分公民缺乏对社会的基本信任,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之上,他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却沦为了道德上的乞丐,比如屡见不鲜的地沟油、黑作坊事件还有最近骇人听闻的毒疫苗事件。而近年来自杀、犯罪、吸毒等对自己对社会不负责任的恶性事件也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对未成年人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小学作为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小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整体发展应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相一致,然而放眼望去,一些责任淡薄的现象却比比皆是,比如以自身为中心,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对他人淡漠;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对待甚至敷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自理能力弱,整理书包桌子房间都让爸爸妈妈操劳,对父母家人的态度暴躁;做事不考虑后果,“熊孩子”事件越来越多等内容,甚至像前几日出现的三学生使用假钞致老太摔倒身亡、偷窃纵火等恶性犯罪事件也时有发生。所以此项研究是建立在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背景下开展的。

(二) 研究意义

首先对于社会来说,社会现实责任意识缺失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很多人在享受物质利益的同时忽视了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意识,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必然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且小学生作为新一代社会公民,对其责任意识现状进行研究有助于唤起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对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关注,并对责任意识的教育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培养良好的公民,灌注道德意识,维系正常社会关系,保证社会结构有序运行,相对改善上述不良的社会问题。

对于小学生自身来说,责任意识是孩子的成人之本,且是健全人格的基础,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动力和保障,我们甚至可以说衡量个体道德水平高低的尺度是是否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陈会昌在《道德发展心理学》中提出儿童期是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特别是防止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时期。并且有大量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责任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小学生责任意识的研究并提出相对的教育性策略可以促进他们个体完善,这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理论基础

(一) 国内外相关研究

(二)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概念界定

责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是一个永恒的存在。而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指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能够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中的责任,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但是对人责任意识的研究,我们必须考虑研究对象所处的社会关系。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区别于成年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在教育心理学中,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再综合前文所叙述的叶澜教授胡卫教授对责任意识的分类维度,所以笔者将小学生责任意识分为以下四个维度,并且根据这个维度对小学生进行现状调查。

1、 对自身的责任意识

都说身体是的本钱,而小学生正处于重要的发育阶段,身体健康是基本,因此小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而在小学阶段,学习是主要的工作,小学生们应该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所以对自身的责任意识又分为对身体的责任意识和对学习的责任意识。 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143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