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就业的流动化与企业员工幸福感关怀(3)

时间:2017-06-19 08:42来源:毕业论文
本文从日常生活的白领工人在企业的情况分析幸福所获得的员工在企业,以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企业员工的工作中,是有现实意义的企业社会工作。企业是社


本文从日常生活的白领工人在企业的情况分析幸福所获得的员工在企业,以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企业员工的工作中,是有现实意义的企业社会工作。企业是社会发展的第二防线,企业的良性运作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路径
让员工拥有工作幸福感,企业才具有向前发展的动力。所以说,用人是一门用人心的学问,成功的企业往往拥有与之共命运的员工。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在管理中,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才能使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管理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任何工作都无法进行,更谈不上管理了。人是引领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兴衰的核心因素。理性、科学地提升员工的幸福度,可以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
(一)已有研究综述
我国国家统计局推出“幸福感”这一软性指等标(相对于“GDP”硬性指标而言),用来考察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和社会发展程度。国内外关于幸福感的研究都集中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从中观层面研究企业组织的资料却不多。本文尝试运用社会指标法,从企业的所有制安排的不同这一特征出发,研究不同所有制企业员工的幸福感的差别。所谓的“社会指标法”就是选取一定数量的客观指标来衡量员工的幸福感高低的工作一种方法。诸如此类的客观变量包括:工作环境、收入、福利待遇的广度和度和工作中的发展机会等。该方法的难点就是社会客观指标的选取,比如应该将哪些社会指标纳入测量内容,每个指标的权重应该如的文化背景及国民的日常思文范式,来选取合适的指标体系。通过大量文献的查阅,结果发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提到的领域是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健康、住房、教育和休闲。(滕清安、张婷婷,2007)
在企业这个组织内,培养员工建立正确的人生幸福观,让员工有幸福感,是企业管理的新课题。企业家除了提供给员工物质报酬外,还要提供给员工精神报酬,这是对企业管理更高的要求,毕竟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西方管理学更多的是关心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和员工的外在表现,要想做到幸福管理,必须还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走中国化幸福管理之路。中国人有自己的独特幸福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往往是超越于物质之上的,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佛家,均把精神上的满足作为人生幸福的最终追求,把道德和气节也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之一。西方的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作为人生的最终需求,他只说出中国传统幸福观的一部分,中国人更多的是在意自修。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感到不幸福,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断代,由于文化意识形态的薄弱,造成了我们现代人没有了理想,没有了追求,也没有了人生的幸福之道。古人讲“乐道”才能“安贫”,“乐道”才能幸福,是该到了探寻幸福的本质的时候了。孔颜之乐的积极幸福观对企业的幸福管理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如果让员工拥有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超然气质和包容豁达的知足心态,无疑这个企业是幸福企业,这个企业的员工是幸福员工。(唐渭源,2008)
企业员工的幸福感是大众幸福感研究的一个核心话题。根据调查显示:客观生活质量指标(包括收入水平、医疗卫生条件、数量、预期寿命等)对企业员工的幸福体验影响并不如员工个人的心理感受影响深刻。但有一个事实是,人们的幸福感并不会持久保持,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本文从企业员工个体的主观的心理体验角度,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企图为保持员工的幸福感探索出提升的培育机制。 就业的流动化与企业员工幸福感关怀(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940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