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重庆城中村村民市民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3)

时间:2017-06-10 09:45来源:毕业论文
1.2.2 城中村村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征用土地现象日益的增多,我国就出现了数量相当庞大的失地农民。城中村村民原本属于农民,具有传统农民的


1.2.2 城中村村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征用土地现象日益的增多,我国就出现了数量相当庞大的失地农民。城中村村民原本属于农民,具有传统农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但是,他们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的农民意识也在逐步发生转变。虽然他们失去了土地,但他们拥有城中村的“村籍”以及由此带来的特殊利益,因此他们对城中村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依赖感。
“村民”与“农民”的概念也存在本质的区别:“农民”词义源于职业,而不是身份;而“村民”的词义源于身份,而不是职业。“农民”不论是指其职业本义,还是指其身份引申义时,至少具备居所、户口在农村或职业为农民中的一条,否则不能称为农民。而村民则可以这三个条件都不具备。村民概念的外延要大于农民。村民可能是农民,也可能是工人、教师、商人、企业老板、军人甚至是公务员、行政干部等等。村民的成员结构比农民要更复杂一些。‚本文要研究的城中村村民正是这批失地农民中的一部分。
1.2.3 市民
    在中国,市民又称为城市居民,一般是指有城市户口,长期或固定生活在城市里,以非农劳动为职业的居民。通常包含四个特征:户口特征,具有城市有效户籍;地域特征,在城市生活和工作;职业特征,从事非农劳动,收入来源于城市;生活方式和思文意识特征,具备适应城市的行为方式和观念即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现代思想观念。
1.2.4城中村村民市民化
    “市民化”就是指非城市市民向城市市民的转化过程和结果,具体涉及两类人的市民化,一是因工业化和城市化,城市扩充漫延,原居地村民的市民化;二是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外来迁移者的市民化。
    我认为市民化应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市民身份的取得,如取得城市户籍、居住许可证等能证明属于该城市居民的合法依据;二是权益的获取,包括城市的居留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享受城市社会福利保障权、城市就业权、城市公共设施的使用权以及参与对城市的管理监督权等;三是心理的认同与融合,包括行为上习惯城市工作和生活方式,思想上认同城市的价值信念、伦理道德和意识形态等。城中村村民市民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因为它不仅仅是指城中村村民在身份上的市民化,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观念、生产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转变。
2 重庆市城中村村民市民化状况
2.1 重庆主城“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情况
    重庆“城中村”是指主城区内环高速公路范围内,主要分散于沙坪坝、九龙坡、大渡口、巴南、南岸、江北等6个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重庆主城区共有“城中村”196个,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总面积3973.1公顷,其中:农用地2662.46公顷(耕地1707.91公顷)。196个“城中村”共有农村居民2.15万户、5.14万人。“城中村”内共有房屋总建筑面积601.1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房屋面积482.47万平方米,生产经营性房屋面积118.7万平方米。另有违章建筑面积1063.0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房屋面积695.81万平方米,生产经营性房屋面积367.28万平方米。“城中村”内共有二、三产业企业4100多户,长期流动人口达到16.92万人。
    重庆市纳入改造的城中村地块全部位于主城区内环高速公路范围内,分别位于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巴南区、南岸区、江北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辖区内,共有22个片区、61个城中村。ƒ计划在2011年全部完成征地拆迁工作,2017年前完成改造建设。“城中村”改造后的土地将不再规划为工业用地,为防止在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再现“城中村”现象,所有农村用地将全部征收。这意着,重庆市主城内环范围内将彻底改变城市中土地二元结构现状,原“城中村”将变身为城市社区或街道,农民同步转变为市民。按照重庆市政府确定的城中村集体建设用地面积的50%以上要用于建设集中公共绿地和市民广场的要求,改造后的城中村范围内要建设约175.79万平方米的集中公共绿地和市民休闲广场,占改造集体建设用地面积的53.4%。随着城中村的消失、绿地广场的建设,改造后地块的公共效益和环境效益将不断凸显,不仅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而且也提升了土地价值。 重庆城中村村民市民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92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