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市场化的工资形成机制推进效率
市场化的工资形成机制,以工资为杠杆,推动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和企业之间自由合理流动,从而把劳动力配置到社会生产最需要的环节中去。不仅在企业而且在整个社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它还在客观上形成一种趋势,缩小同类劳动者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悬殊的收入差距,促进全社会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贯彻按劳分配的客观要求,实施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调动积极性,推进劳动者的劳动效率。
(三)按劳分配在随着社会zhuyi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不足:
1.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各种劳动的质和量不易等价交换。
2.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是以劳动者报酬付予一定的货币工资计算,并通过货币到市场上去购买劳动者需要的产品。所以,商品价格、市场供求状况、社会劳动生产率等商品经济的范畴和机制一定会对其的实现产生影响。
3.实践中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的按劳分配,相反是平均zhuyi占了主导地位。平均zhuyi只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劳动者工作效率低下。
二、正确认识和评价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性质和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随着社会zhuyi市场经济发展的迅速,其分配制度已不能适应,急需改革。从而使我国的分配制度朝向按生产要素分配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公平分配原则要求。劳动、土地、资本、管理和技术是理论界比较认同的生产要素涵盖范围的五种要素。对此要正确的认识其性质作用才能更好的合理利用。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性质和作用
生产要素价值理论首先确定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在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下创造的。然而生产要素并不参与价值创造,价值的生产与使用价值的生产是不一样的,区别是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此外,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生产的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起作用的,而价值形成过程是耗费无差别人类劳动的过程。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在:
1.性质上,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有许多表现要素,例如知识、技能、技术等是智力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结晶,同时也是高效率、高效益的关键因素与主要支持力量,按理应得到相应报偿。这些生产要素在参与分配的过程中实际上属于按劳分配。另一方面,某些生产要素如果是剩余价值转化形式,一旦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剩余价值再生产过程中获得相应报酬,则就表现出是一种剥削收入。
2.来源上,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报酬有三个主要的途径:首先是劳动所得,例如以属于个人所有的知识、信息、专利和其他方式服务以换取报酬,或以小规模的生产资料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获得的纯收入;其次是资金增值。例如储蓄存款、企业债券、国家债券等所获得的利息和分红;最后是剥削收入,也就是要素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
3.作用上,按生产要素分配会产生两种结果:第一,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进入生产过程的一切资源价值和作用的承认与实现;第二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够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是促进经济和文化进步的有力杠杆。文献综述
此外,我们要重视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另一方面。对按生产要素分配没有强有力的安全措施加以调节和控制,那么将会导致许多的不良后果: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并且不断扩大,导致两极分化更加剧;使社会分层复杂化并加深社会矛盾;对国家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进行,将产生负面影响。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共同促进社会和谐(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