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上海独生子女父母居家养老问题研究(3)

时间:2017-05-21 09:23来源:毕业论文
1、 上海推进(独生子女父母)居家养老的背景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目前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城市。根据预测,本市


1、 上海推进(独生子女父母)居家养老的背景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目前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城市。根据预测,本市“十二五”期间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老年人口总量急剧增加,高龄人口总数继续增长。5年后,上海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开始依次进入老年阶段,届时老年人中,8成以上为独生子女父母。10年后,独生子女父母数量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每年将有二三十万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阶段。
上海在全国率先实行计划生育,以平均生育年龄为23岁推算,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将在2013年左右开始依次进入老年阶段。目前上海约有305万户独生子女家庭,占全市家庭户总数61.06%,比全国高39.09个百分点。
但从上海市养老事业发展看,机构养老还远远不能满足全市老年人多方面的养老要求。
(1) 家庭结构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由于我国长期在城市实行“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城市居民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仅表现为家庭规模逐步小型化,而且一对夫妇上有四个老人和下有一个小孩的“四二一”家庭、甚至祖辈尚健在的“X 加四二一”家庭大量出现,导致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功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目前,上海家庭的小型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户均人数已降至2.7 人,儿孙与老人同住家庭比例不断降低,独居老人与纯老年人家庭不断增多,目前要占到有老年人家庭总数的30%左右。传统的依靠子女的养老方式受到冲击,家庭的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子女照顾护理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已不能满足老人的连续性、及时性照料需求。若再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角度去考察,更是险象环生、困难和矛盾重重。正是目前老年人依靠社会化养老的需求日益强烈,才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
(2) 独生子女父母对居家养老的现实需求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传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变化,家庭结构开始趋向小型化、核心化。根据上海市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市“空巢”家庭的比例已上升到35%,空巢家庭22 万户,独居老人70 万。据专家预测,“ 空巢”家庭比例在2030 年左右将达到65%。家庭小型化与“空巢”家庭的增加,使得家庭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的困难与压力进一步增大,家庭作为养老载体承担的老年人护理职能将被削弱。一旦家庭失去了对老年人的保护作用能力,将会使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与生存权利受到危及。
面对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消除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即“ 未富先老”,由此造成我国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极不完善,即便是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地区,养老机构严重不足,配套设施陈旧老化的现状也极为严重。因此,完全依托正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职业化的老年人照护体系与现实的状况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也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为此,坚持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方针成为政府与学界的共同认识。
(3) 机构养老的现有条件
从上海市养老事业发展看,机构养老还远远不能满足全市老年人多方面的养老要求。上海现有养老机构631家,有105215张床位,仅能够满足全市2.8%老人的养老需求。
至2015年末,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30万,比例将接近30%,户籍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将达到70万。截止2011年底,本市养老床位总数10万张,占户籍老年人口的3%。与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高龄化形势相比,本市现有的机构养老床位供给能力还相对不足。 上海独生子女父母居家养老问题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748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