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社会支持视角下成年孤儿的“类家庭”模式分析及社工介入(3)

时间:2017-04-14 16:41来源:毕业论文
面对这一状况,目前已有的解决办法包括:继续在机构内教养,领养,家庭寄养,由社区抚养以及类家庭模式。大部分福利机构都选择家庭寄养为成年孤儿


面对这一状况,目前已有的解决办法包括:继续在机构内教养,领养,家庭寄养,由社区抚养以及类家庭模式。大部分福利机构都选择“家庭寄养”为成年孤儿们的最佳安置办法。但根据笔者调查的新闻资料与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近几年,在上海、江苏、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随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的改变,“类家庭”模式开始逐步被一些福利机构所采用。即,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几大省市内,“类家庭”作为一个帮助福利机构解决成年孤儿安置困难的全新模式开始萌芽,并呈现进一步发展趋势。
1.1.2 研究背景
    然而,笔者在文献资料的查阅过程中发现,对于这一具有发展前景、专门针对帮助促进成年孤儿成长所提出的并已开始实施的全新模式,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实施调查及效果评估几乎为空白状况。
1.2    问题的提出
面对当前的现实及研究背景,笔者认为,从社会工作的社会支持理论视角对“类家庭”模式进行直接而深入的质性调查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只知道这个模式能够帮助儿童福利机构减轻“成年孤儿负荷量过重”的问题,能够让成年孤儿实现从“院舍照顾”到“独立生活”;然而成年孤儿们到底在这个模式下生活的如何,他们在脱离福利机构以后会有哪些需要,他们是否真如预期的那样“开始了正常的社会化生活”?这些却是不得而知的。
因此,笔者希望了解:
(1)“成年孤儿”在脱离院舍照顾以后会面临哪些困难或压力?
(2)这一弱势群体在旨在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生活的“类家庭”模式中,在福利机构、社工服务及其自身层面能否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去解决困难、缓解压力?这些社会支持能否被有效地利用?
(3)儿童福利机构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并有效利用这些支持去实现该模式的实施目的?
(4)社工该如何介入“类家庭”模式来更好地实现该模式的功能、发展该模式?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笔者以张家港市儿童福利院的“类家庭项目”为个案,通过对该项目的直接参与和对该项目的服务对象与实施者的观察、访谈,来回答以上问题。在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从成年孤儿、儿童福利机构和该模式本身三方面对“类家庭”模式做出分析与总结,并提出社会工作的介入意见。
从而填补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帮助学界、政府以及一线的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类家庭”模式,并希望能够对这一模式未来的调适与推广提供有效地研究资料,最终促进我国成年孤儿的福利事业发展。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根据笔者的文献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学界、民政部门以及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对于“成年孤儿”这一群体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孤儿群体的身心健康研究,成年孤儿的社会福利体系、制度以及具体政策研究,成年孤儿的安置困难分析以及安置办法研究。主要的研究视角包括心理学视角、经济学视角和社会学视角。
2.1.1 关于“成年孤儿”这一群体本身的研究
成年孤儿是指父母双亡且没有兄弟姐妹的成年人。成年孤儿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幼父母双亡,并逐渐成长为成年人的成年孤儿;第二类是成年后父母双亡,成为成年孤儿。前一类即传统意义上的成年孤儿,后一类是对应独生子女人群的新的概念下的成年孤儿。所述的研究现状是针对第一类成年孤儿。
目前国内对于“成年孤儿”这一群体本身的研究,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学角度分析他们的就业困难。 社会支持视角下成年孤儿的“类家庭”模式分析及社工介入(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512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