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少林寺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研究(2)

时间:2019-10-07 18:46来源:毕业论文
以上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少林寺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从营销策略的角度分析,


以上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少林寺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从营销策略的角度分析,主要集中在市场开发与监督,少林文化产品的品牌定位等方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粗放式少林旅游产业的出现原因及开发模式的研究则较为浅显。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拟以少林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从文化产业知识、文化经济学的角度,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通过对少林文化产业现有开发模式的作用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少林寺文化产业开发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少林寺文化资源概述
少林寺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的中岳嵩山南麓,于公元495年创建,因其坐落在少室山的密林之中,故取名为“少林寺”,有“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之誉。作为全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的少林寺,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传承中,逐步形成了以三大特色“禅、武、医”为代表的“少林文化”体系,尤其是“少林武术”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一)少林寺文化资源的构成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少林文化这个整体,其中的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独特的嵩山地质景观和少林佛教景观。少林佛教景观是由初祖庵、常住院和塔林三部分构成,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精美的佛像雕塑、栏柱雕绘、殿宇壁画等。为纪念达摩祖师面壁而建的木结构建筑初祖庵,具有历史悠久、价值高的特点;常住院为七进建筑,具有依山而建、气势恢宏的特点;造型独特、装饰精美的古塔构成了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群。嵩山属伏牛山系,因其位于中原大地之中,故谓之“中岳”。嵩山的地质构造奇特,在地质学界有“五世同堂”之称;嵩山的古生物化石种类繁多,既有陆象生物化石,也有海象生物化石。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
少林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禅武医”为特色的少林文化,主要包含了禅宗文化、武术文化、医药文化和文学艺术,具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少林寺在其漫长的历史传承中,将佛教文化与道家文化、儒家文化融为一体,演至成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天下功夫出少林,武以寺名,寺因武显。少林武术发展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形成了包括拳术、棍术、刀术、剑术等在内的庞大的武术系统,其中的“少林七十二绝技”更是闻名中外。少林医药讲究以通为用,以通为补。 “少林系列医药产品”是历代僧众千锤百炼共同创造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少林文学艺术有些是历代名僧留下的,有些是名人侠士留下的。其内容和形式多样,可分为散文、诗歌、小说、书画等,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二)少林寺文化资源的特点
1.禅武合一
在 “禅文化”的依托下,少林寺主张练武不单单是为了健身,同时也是为了在国家危难之时,少林僧人能够敢于应命,为国效力。少林文化讲究“禅武合一,身心双修”。“身”是指外练筋骨皮的体育性锻炼;“心”是指在少林武术这种技艺的练习中,去体悟一种不可名状的天地之道,这是一种哲学性的精神修养行为。
2.包容性
从古至今,少林寺就以包容性闻名于世,少林文化形成了多元文化融而一统的特有属性。《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有“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的碑文,向我们讲述了儒释道三教相互交流、融而一统的发展趋势。少林寺作为佛教寺院,公开承认儒释道三教相合,甚是鲜有。达摩提倡“不著文字,我心即佛”的教义,正是儒家思想“述而不作”、“人皆可以为圣贤”的佛化;少林武术兴起的传说把道教人物李靖说成是少林武经的秘传者。由此可见,儒释道三家不再是敌人,而是相互补充、紧密联系的“一家人”,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正是中华文化相互融合的标志,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具体体现。 少林寺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4040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