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中国东北朝鲜族的劳务输出问题研究(2)

时间:2017-02-18 10:01来源:毕业论文
1.2意义 1.2.1理论意义: 劳务输出这一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针对中国朝鲜族的劳务输出问题,也有许多学者在研究。但很多学者从经济和历史的


1.2意义
1.2.1理论意义:
劳务输出这一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针对中国朝鲜族的劳务输出问题,也有许多学者在研究。但很多学者从经济和历史的角度入手,研究朝鲜族劳务输出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但很少有学者从社会工作角度进行专门研究。选择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可以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拓宽研究的事业,同时可以缩小研究的范围,从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出更切合实际的建议,弥补研究空白。而且,本文对中国朝鲜族的劳务输出现状,分析会对延边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介入,对这一问题提出建议,进而对开展少数民族社会工作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1.2.2现实意义:
朝鲜族作为中国边疆的少数民族,该民族聚集地的安危关系到中国边疆地区稳定、和解发展。解决延边地区的劳务输出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有助于中央政府巩固边疆和促进延边州和谐发展。
1.3研究方法
为了达到论文的目的,本文结合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同时采用大量的文献及统计资料。论文共设计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绪论,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第二部介绍中国朝鲜族与韩国的交往历史。第三部分介绍并分析中国朝鲜族劳务输出,其次指出劳务输出遗留下来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上述的问题从社会工作角度介入提出几点对策,进一步完善中国朝鲜族劳务输出,最后部分是本文论文结论。
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概况及与韩国的来往
3.1中国朝鲜族聚集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形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朝鲜族是少数民族人数较多的几个民族之一。朝鲜族作为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较,朝鲜族文化被汉文化同化的相对小,一直保留着自己古老的文字、语言和生活习惯,且被一代又一代的承传、发展下来。朝鲜族文化之所以能持续发展,有一部分是因为朝鲜族独特的历史背景,即是一个跨境民族。
朝鲜族发源于朝鲜半岛,迁移至中国的历史不长,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原居住在朝鲜半岛上的居民大量的越过图们江迁入中国的边疆地带。可以说中国的朝鲜族的历史,就是朝鲜半岛跨境民族逐渐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
在短短一百多年的岁月里中,在中国的吉林省延边地区形成自己的聚居区—延边地区。延边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与俄罗斯和朝鲜相邻,是中国、俄国、朝鲜三国交界地区面临日本海。东边与俄罗斯滨海区接壤,南边隔图们江与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西边邻吉林市、白山市、北边接黑龙江省牡丹市,有广阔的腹地,是东北三省沟通海内外的重要窗口,背时东北亚区域经济、人口、地理三个中心的交汇点。[1]
延边地区是中国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成立于1952年9月3日,又于1955年8月30日改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总面积为4.3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下辖延吉市、龙井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市、和龙市6个市和汪清县、安图县2各县,延吉市为延边州的州府。根据第优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为227万人,朝鲜族占全州人口的39%,站中国朝鲜族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中居住在延边州的巨多。
3.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延边州在中国的领导下,在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水平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革”动乱,整个国家处在“四人帮”等的干扰和破坏下,延边州也未能幸免,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遭受到了阻碍,各种生产活动在原地踏步,甚至走向了下坡路。对经济问题的忽视,单纯强调阶级斗争,使延边州处于混乱的社会状态中,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但1976年10月十年动乱结束后,特别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把全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上。以此为转折点,“坚持积极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事业”为新建设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拉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东北朝鲜族的劳务输出问题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309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