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关于退休年龄的适度性分析+文献综述(6)

时间:2017-01-16 20:21来源:毕业论文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规定为男60周岁,女55周岁。50多年来,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50岁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70岁。偏低的法定退休年龄和提高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规定为男60周岁,女55周岁。50多年来,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50岁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70岁。偏低的法定退休年龄和提高的人口预期寿命之间就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一般都超过男性,2005年平均寿命男71.1岁、女77.7岁,2010年平均寿命男73.2岁,女79.1岁。女性的平均寿命至少高于男性5岁。(见图2)男性相对于女性的高退休年龄和其相对于女性的低预期寿命,会影响到女性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低于男性,造成新的男女不平等,有违社会保障公平正义与原则。
 
图2:中国男女平均寿命状况图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http://www.stats.gov.cn/
② 退休年龄虚低与老龄劳动人口实高的矛盾    
我国现存一种现象:提前退休的人很多,提前退休后参加工作的人也很多。一些未满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提早进入退休行列,表面上看,可以为青年人提供就业岗位,减轻了企业改革的负担,实际上,这对新增就业没有太大作用,更多的是受到稳定退休金的诱惑。企业将负担转移给社会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以济南市为例,近年提前退休人数占离退休人数的比例已超过1/3。离退休人数的增长快于从业人员的增长,势必会使职工负担率上升。与此同时,大量老年人在劳动,尤其是提前退休人员存在大量隐性就业,据三普、四普、五普的统计资料,60岁以上老人就业人数分别为2430万、2768万和1280万,占全部老年人比例为31. 71%、28. 55%和9.85% 。这无疑会加剧新失业群体的失业问题。
③ 退休年龄固定性与人力资源周期性的矛盾
中国退休年龄的规定搞“一刀切”,没考虑到劳动者本人的人力资源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青年人处于体力最佳期,易接受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而老年人体力、耐力、承受力弱化,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能力减弱,但经验丰富。大批老年人技术熟练,专业技术扎实,在单位能做到独当一面。这些恰恰是青年人无法达到、企业却急需的。老年社会学活动理论 。则直接指出老年人参加工作的必要性。从而,硬性规定达到某年龄后强制退休是与人力资本的周期性背道而驰的。
④ 退休年龄的统一与地区老龄化差异的矛盾
我国各地区的退休年龄规定是统一的,均为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而步入人口老龄化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自西向东呈“阶梯式”分布格局:西部边缘省区步入老龄化时间较晚,达到的程度较低:中部次之,构成中间过渡地带;东南沿海率先进入,21世纪20年代左右即可达到严重阶段。如:2003年65周岁以上人口居首位的地区为江苏,占其总人口的比例为6. 07%,全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平均为8. 51%;老年人口抚养比第一位是上海,为21. 88%,最后一位是新疆.为7.78%,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平均为11. 96% 。
(二)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养老和就业问题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在权衡养老和就业问题之间,调整退休年龄的话题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完善,与之配套的各项措施也逐渐完备。中国城镇职工的退休制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为广大退休人口的老年生活提供了比较有效的保障,而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却长久以来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过早的退休年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进程。 关于退休年龄的适度性分析+文献综述(6):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234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